点绛唇·疏柳残蝉
疏柳残蝉,助人离思斜阳外。淡烟疏霭。节物随时改。水已无情,风更无情?。兰舟解。水流风快。回首人何在。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稀疏的柳枝和将要凋谢的蝉,让人在夕阳之外产生离别之情。轻淡的烟雾和稀疏的云彩,让季节更替变得明显。水已经无法产生感情,而风更是没有情感。解开缆绳的船离开岸边,水流转瞬即逝,回头一看,哪里还有人的踪迹。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疏柳:稀疏的柳树。
2. 残蝉:即将死亡的蝉。
3. 离思:离别时的思念之情。
4. 斜阳外:夕阳西下的时候。
5. 淡烟疏霭:淡淡的烟雾和稀疏的云彩。
6. 节物:节气和物候。
7. 随时改: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
8. 水已无情:江水已经没有了情感。
9. 风更无情:风力变得更加无情。
10. 兰舟解:解开缆绳,准备离开。
11. 人何在:人在哪里。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的意象以秋季的自然景物为主,如“疏柳”“残蝉”等,表达了离别的情感和深远的思念。“疏柳残蝉”中,柳树稀疏,知了鸣叫,这既是秋天的景象,也是表达离别情感的典型元素。而“助人离思斜阳外”中的“斜阳”寓意着时间的流逝、离别的忧伤。下一句“淡烟疏霭”则用烟雾迷茫的景象描绘了离别之际的朦胧氛围。接下来两句“水已无情,风更无情?”则是借助风和水的形象来表达对离别的不舍和无奈。结尾的“兰舟解。水流风快。回首人何在”表明离别已成定局,留下的人只能空自回忆。整体来看,整首词通过细致描绘秋天的自然景象与离别时的氛围,深深表达了作者的离别之情和对过去时光的留恋。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点绛唇·疏柳残蝉》是宋代文学家曹组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创作于宋徽宗宣和年间(1119-1125年)。在这段时间里,曹组虽为进士出身,但因文才出众而受到皇帝的赏识,任命他为翰林院侍读学士。然而,他也因才能出众而遭人嫉妒,遭到排挤,这使他深感宦海浮沉的无常。
当时,北宋王朝正处于内外交困的时期。在外部,金国逐渐崛起,对北宋构成威胁;在内部,政治腐败,民众疾苦。在这样的背景下,曹组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他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疏柳残蝉"一词,形象地描绘了秋日的景象。柳树稀疏,知了的叫声也已渐渐消逝,象征著季节的更迭和生命的无常。同时,这也反映出曹组在当时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对人生和国家的深深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