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蠡湖中望庐山
太虚生月晕,舟子知天风。
挂席候明发,渺漫平湖中。
中流见匡阜,势压九江雄。
黤黕凝黛色,峥嵘当曙空。
香炉初上日,瀑水喷成虹。
久欲追尚子,况兹怀远公。
我来限于役,未暇息微躬。
淮海途将半,星霜岁欲穷。
寄言岩栖者,毕趣当来同。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太空中生出月晕,船夫知道有大风。
挂起船帆等待黎明出发,在浩渺平静的湖泊中游弋。
航行中看见庐山,气势压过了长江的雄壮。
阴郁的青山如同凝结的墨色,峥嵘的山峰在曙光中傲然挺立。
太阳刚刚升起时,香炉山烟雾缭绕;瀑布的水帘飞溅,如同彩虹般斑斓。
我早就想追随尚子,更何况还有远方的远公。
因为事务繁忙,我无法抽身前来。
淮海之行已近半程,一年也将尽。
我要告诉那些隐居于山的人,总有一天我会来和你们共享这份趣味。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彭蠡湖:古代大泽名,即今鄱阳湖。
2. 太虚:天空。
3. 月晕:月亮周围的光圈。
4. 舟子:船夫。
5. 天风:大风。
6. 挂席:指行船。
7. 明发:黎明出发。
8. 渺漫:水面辽阔的样子。
9. 中流:河中央。
10. 匡阜:指庐山。
11. 势压:气势压倒。
12. 九江:长江沿岸的重要城市,位于江西省北部。
13. 黤黕:暗淡的颜色。
14. 黛色:青黑色。
15. 峥嵘:高峻的样子。
16. 当:对着。
17. 曙空:曙光中的天空。
18. 香炉:庐山上的一座山峰,因形状像香炉而得名。
19. 瀑水:瀑布流水。
20. 喷成虹:形容瀑布水流如同彩虹般美丽。
21. 尚子:指尚长,东汉隐士。
22. 况兹:何况这个。
23. 怀远公:怀念远处的和尚。这里指作者的友人。
24. 限于役:因为公务繁忙。
25. 未暇:没有时间。
26. 微躬:身体。
27. 淮海:指淮河与海州之间的地区。
28. 途将半:路途已经过了一半。
29. 星霜:星辰与风霜,指时间。
30. 毕趣:完全实现自己的意愿。
31. 岩栖者:在山间隐居的人。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在鄱阳湖中仰望庐山的壮丽景色。诗的前几句通过对月晕、天风的描述,展现了浩渺的湖面和航行其中的情境。随后通过“势压九江雄”以及“黤黕凝黛色,峥嵘当曙空”等词句,描绘了庐山的高峻和磅礴气势。
紧接着以“香炉初上日,瀑水喷成虹”的诗句,展现了庐山著名的香炉峰景观,瀑布如虹的壮观画面跃然眼前。随后诗人表达了自己希望像古代隐士尚子那样隐居山林的愿景,以及对古代高僧慧远的崇敬之情。
最后,孟浩然表示自己的行程匆忙,无法与那些隐居于山中的同伴们共享这份美好。然而他还是鼓励那些深居山中的人们,希望他们能共同分享大自然的乐趣。整首诗用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示了庐山之美,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彭蠡湖中望庐山》是唐代著名诗人孟浩然的一首描绘庐山美景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740年)。
在这一年里,孟浩然因为科举落第,心情低落,于是在春天时离开了长安,开始了自己的漫游生活。在这次游历过程中,他来到了长江边的彭蠡湖,在那里他看到了壮丽的庐山景色,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这让他不禁想起了自己曾经在长安的生活。
当时的唐朝正处于经济繁荣、文化鼎盛的时期,许多文人墨客都喜欢通过游览山水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而庐山作为中国的名山之一,自古以来就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前来观赏。孟浩然在这首诗中,通过对庐山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以及对生活的感慨和向往。
总的来说,《彭蠡湖中望庐山》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是孟浩然在科举失利后的漫游生活中,通过欣赏庐山的壮丽景色,抒发自己对自然、对生活的感慨和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