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夜啼
无端小雪帘纤。入平檐。金鸭旋添龙饼,莫开帘。寻梅约。开还落。可曾欢。合作一年春恨,上眉尖。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没有来由的小雪细细绵绵,进入了屋檐和平原。金鸭(古代香炉)快速地添置了龙饼(香),不要打开窗帘。寻找梅花相约,开了又落,可否令人愉悦?合作一年的春日愁绪,都爬上眉梢。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无端:无缘无故。
2. 小雪:指轻微的小雪。
3. 廉纤:形容雨雪细小。
4. 平檐:房屋的平顶。
5. 金鸭:指鸭子形状的香炉。
6. 旋:立即,马上。
7. 龙饼:古代一种食物,这里指点燃香炉中的香料。
8. 可曾忺:是否合口味,这里指梅花是否开放得合人心意。
9. 合作:共成,一起造成。
10. 眉尖:眉头。

去完善
赏析
这首《乌夜啼》描绘了初冬时节的寒冷景象和主人公的心情。首句“无端小雪廉纤。入平檐”描绘了小雪纷纷扬扬地飘落在屋檐下的场景,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寂寥的氛围。紧接着,“金鸭旋添龙饼,莫开帘”描述了主人公在金鸭炉里焚烧着龙饼香,希望以此驱走寒冷,但并未打开窗帘,反映出他的孤独与落寞。
接下来的“寻梅约。开还落。可曾忺”一句则表达了对春天即将来临的期盼,以及主人公内心的矛盾:他既希望能找到春天的气息,又害怕春天的离去带来更多忧伤。最后,“合作一年春恨,上眉尖”揭示了整首诗的主题——春恨。这里的“合作”意为共同分担,表达了主人公对春恨的感受如同春天一样无法抗拒,无法避免。
全诗通过对冬季景象的描绘,展现了主人公内心深处的忧虑与期待,以及他在面对生活中无奈与困境时的坚韧与执着。这种情感深深地打动了读者,使人们感受到了诗歌所传达的美好与哀愁。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乌夜啼》是南宋诗人潘牥的一首词。据史书记载,潘牥生于宋徽宗时期(约公元1126年),成长于南宋时期。在那个时代,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的诗才横溢,却未能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一生未得重用。尽管如此,潘牥并未放弃对文学的追求,他的作品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国家的忧虑。
在创作这首《乌夜啼》时,潘牥正值中年,生活较为困苦,但他的心中仍然保留着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在这首词中,他以夜莺的哀鸣为引子,表达了对人生苦难的感慨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同时,他也对当时社会的黑暗现象表示了深深的忧虑。通过这首词,我们可以感受到潘牥在面对困境时的坚韧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