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标题包含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文学家、军事家。他出生于山东历城(今济南)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少年时期就表现出过人的才华和胆识。 辛弃疾在青年时期投身抗金事业,曾参与耿京领...查看更多
cyndipp
去完善

译文
辽阔的秋日天空下,长江与天际连成一片。诗人极目远眺,看见山的影子好像美人头上的玉簪和螺髻,这些景色让人产生无尽愁绪。在落日的余晖中,孤独的鸿雁传来哀鸣,一位江南游子正独自在高楼上感叹自己的怀才不遇。他手中的武器并没有被运用在战场上,而是用来敲击栏杆,没有人能够理解他的满怀壮志。虽然秋风已至,但那位思乡的人尚未归来;他不想与那些只关注房子土地的人同流合污,害怕被人笑话没有才干。可惜时光匆匆,伴随着风雨,树木依然如此繁茂。真希望有人能用美丽的衣袖擦干英雄的眼泪。
cyndipp
去完善
释义
1. 建康:今江苏南京,东汉时称建康。 2. 赏心亭:位于南京市秦淮区水西门外的黄花岗东端城墙之上,是历代文人墨客登临揽胜之处。 3. 楚天天空一片澄清明朗,千里无云;江水随着天空的走向,一望无际。 4. 遥岑:遥远的山峦。 5. 献愁供恨:引起人们的忧愁和怨恨。 6. 玉簪螺髻:形容山峦秀美如女子头上的玉簪和螺髻。 7. 楼头:城楼上。 8. 断鸿:失群的孤雁。 9. 江南游子:作者自指。 10. 吴钩:古代吴地出产的一种弯刀,此处代指武器。 11. 登临意:登山临水的感慨。 12. 鲈鱼堪脍:用西晋张翰的故事,比喻思乡之情。 13. 季鹰归未:典出西晋文学家张翰因秋风起而思念家乡的莼菜鲈鱼,辞官回乡的故事。 14. 求田问舍:典出三国时许汜求田问舍的生活态度,刘郎指刘备,认为他庸碌无为。 15. 流年:时光匆匆,光阴似箭。 16. 树犹如此:借用桓温的典故,表示岁月沧桑。 17. 倩:请。 18. 红巾翠袖:指歌女舞姬。
cyndipp
去完善
赏析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是南宋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的代表作之一。本词以“登临”为线索,借景抒怀,通过描绘江南清秋的风景,表达了词人的忧国忧民之情和壮志难酬的感慨。 上片以“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开篇,描绘了寥廓江天的景色,表现了词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接下来,通过“献愁供恨”的遥岑和“江南游子”的形象,暗示了国家和民族的苦难以及词人自身的无奈。最后,“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几句,形象地描绘了词人在报国无门的情况下,只能将满腹的爱国情怀化为无声的行动,体现了他深沉而悲壮的内心世界。 下片则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提及,如“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等,进一步表达了对国家命运和个人抱负的关注。结尾“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更是将词人的满腔激情推向了高潮,表现出他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担忧以及对自身才能无法施展的无奈。 总的来说,这首词情感深沉,意境辽阔,既展现了辛弃疾豪放不羁的一面,也表现了他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忧虑和关注。在艺术手法上,本词采用了借景抒怀、用典寓意等多种技巧,使得词作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cyndipp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是南宋词人辛弃疾的一首词。这首词创作于公元1175年,当时辛弃疾刚刚南渡,被任命为建康通判。在这一年里,他的人生经历了一系列的转折,从北方金朝统治下的汉地来到南方宋朝的都城临安,从一个年轻的抗金将领变成一个文职官员。这种身份的转变让他对国家的命运和自身的使命产生了深深的忧虑。 在这段时间里,辛弃疾目睹了南宋朝廷的腐败无能和军事上的软弱无力,这让他深感痛心。他怀念北方的家乡,怀念那些曾经一起并肩作战的战友们,也怀念那些在战乱中失去的生命。在这首词中,辛弃疾以“登建康赏心亭”为题,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总的来说,《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是辛弃疾在南渡初期,对国家命运和个人前途深感忧虑时创作的一首诗。他以深沉的情感和高远的视野,表达了对抗金事业的执着追求和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cyndipp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