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垂钓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生怕惊动了水中的鱼儿,所以不敢回应路人。

去完善
释义
莓苔:指长有青苔的石头或地面;映:遮掩。

去完善
赏析
全诗短短四句,却细腻传神地刻画了一个孩童垂钓时的专注神情和天真心理。首句“蓬头稚子学垂纶”点明主题,一个未经修饰、自然纯真的孩子形象跃然纸上。次句“侧坐莓苔草映身”通过环境描写烘托出一种静谧的氛围,暗示孩子已经沉浸在垂钓的乐趣之中。“路人借问遥招手”进一步强化了这种专注感,连路人的询问也不愿理会。末句“怕得鱼惊不应人”则揭示了孩童内心的小心思,既害怕吓跑鱼儿,又不愿打破这份宁静。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清新,充满了生活气息,让人感受到大自然与人类和谐共处的美好瞬间。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小儿垂钓》是唐朝诗人胡令能的一首描绘田园生活情趣的诗歌。这首诗创作于公元780年左右的唐德宗时期。
在那个时候,胡令能已经是一位阅历丰富的老人。他在青年时期就喜好诗歌和音乐,到了中年以后,由于官场的失意,开始深入民间,体验农民的生活,这使他有机会接触到丰富多彩的社会现实,也使他写出了许多反映农村生活和劳动人民的诗作。
这个时期的唐朝,虽然表面上仍然保持着繁荣富强的局面,但实际上内部已经矛盾重重,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政治腐败、苛捐杂税、战事频繁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当时的民众。然而,胡令能的这首《小儿垂钓》却以一种轻松愉快的方式描绘了农家生活中的一个场景,体现了作者对民生疾苦的同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