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佩令·人行花坞
人行花坞。衣沾香雾。有新词、逢春分付。屡欲传情,奈燕子、不曾飞去。倚珠帘、咏郎秀句。
相思一度。秾愁一度。最难忘、遮灯私语。澹月梨花,借梦来、花边廊庑。指春衫、泪曾溅处。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人们在花坞里行走。衣服沾染了香气和雾气。新的歌词在春天诞生。
想要传递情感,奈何燕子还未离去。靠着珠帘,吟咏情人的诗句。
每相思一次,浓郁的感情便增加一分。最难忘记的是掩着灯光时的小声交谈。月光洒在梨花上,借助梦境来到花香四溢的长廊。指着那件曾经被泪水浸湿的春衫。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花坞:指花香弥漫的地方,这里可能是指诗人在江南地区的居住地。
2. 新词:诗人新创作的词句。
3. 春分付:将春天的景色赋于诗句中。
4. 燕子:代表美好的寓意,如《古诗十九首》中的“思君如流水,何处遂离踪。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在水一方,望穿秋水不复还。而燕子的象征意义也可以参考这句诗。
5. 珠帘:表示华美的家室。
6. 咏郎秀句:赞美情人的才情。
7. 相思一度:经历过一次深深的思念。
8. 秾愁:深沉的哀愁。
9. 遮灯私语:在昏暗的灯光下,两人窃窃私语的场景。
10. 澹月梨花:月光下的梨花,形象美丽而孤寂。
11. 借梦来、花边廊庑:借助梦境来到花的旁边和长廊之中。
12. 春衫:春天的衣服。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的意象与情感独具匠心。“人行花坞,衣沾香雾”的描绘让人仿佛看到词人漫步在花的海洋之中,春意盎然。“有新词,逢春分付”意味着词人将春天的美好化为文字,表达内心的喜悦和对春天的热爱。
接下来,“屡欲传情,奈燕子、不曾飞去”,作者欲借燕子传达情意,却因燕子的不解风情而无法达成心愿,表现了对美好情感的渴望与失落。
之后,“倚珠帘,咏郎秀句”则是表达了对自己才华和作品的自信。无论是他人的赞美还是自己的肯定,都展现了他对自身才情的珍视和骄傲。
下片“相思一度,秾愁一度,最难忘、遮灯私语”则道出了深沉的情感体验,点明了这首词的主旨——恋情。从“澹月梨花,借梦来、花边廊庑”可见,词人在借助梦中之境来回忆曾经的甜蜜时光,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留恋和不舍。
最后一句“指春衫,泪曾溅处”既是对往事的回忆,也是对过去的告别,展现出了一种既执着又释然的心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解佩令·人行花坞》是南宋著名词人史达祖的代表作品之一,词风婉约,情感浓郁。该词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宋宁宗时期,即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这个时期正是南宋朝廷政治腐败、内忧外患之际,使得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史达祖的一生充满了曲折和磨难,他曾担任宰相,却因受到排挤而被贬黜,最后郁郁而终。这种人生经历使他在作品中展现了深厚的家国情怀和人文关怀。他的作品通常以描绘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风景见长,如《解佩令·人行花坞》一词中的“花香鸟语”等句子,既表现了人间美景,又传达了词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此外,该时间段内,宋代文化繁荣,特别是文学领域,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文人墨客。他们关注民生疾苦,通过诗词抒发忧国忧民之情。与此同时,儒家思想的传播也为当时的知识分子提供了一定的道德指导,使他们在面对现实困境时仍能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