箴作诗者
倚马休夸速藻佳,相如终竟压邹枚。
物须见少方为贵,诗到能迟转是才。
清角声高非易奏,优昙花好不轻开。
须知极乐神仙境,修炼多从苦处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依靠快马炫耀文章快速写就并非上乘,相较于邹枚,相如更胜一筹。事物少见时才会珍贵,写诗则需要时间酝酿才能展现才华。优美的音律并非轻易就能演奏,优昙婆罗花之美也不易开放。要知道极乐仙境需要经过许多艰辛的修炼才能获得。

去完善
释义
1. 倚马休夸速藻佳:倚马,指汉代才子文豪杨雄,以倚马可待形容其写作速度之快;休夸,不要过分夸耀。速藻,快速创作的辞藻。这句意思是指不要过分强调写作速度快而轻视质量。
2. 相如终竟压邹枚:相如,西汉著名文学家司马相如;邹枚,指的是汉代文人邹阳和枚乘。这句表示司马相如在文学成就上超过邹阳和枚乘。
3. 物须见少方为贵:物稀为贵,看见的东西越少就越显得珍贵。这里表达了物质贫乏的珍贵之处。
4. 诗到能迟转是才:创作诗歌要经得起时间的沉淀,慢慢打磨才能显示才华。
5. 清角声高非易奏:清角,古乐之一,此处代指高雅的音乐;非易奏,不容易演奏。这句话意指高雅的艺术并非轻易可以掌握。
6. 优昙花好不轻开:优昙婆罗花,一种传说中的花卉,相传只有在特殊机缘下才会开花。这句话意味着美好的事物不轻易显现。
7. 须知极乐神仙境:极乐世界,佛教术语,指人死后所去的幸福美好的世界;神仙境,道家术语,指人间仙境。这句话说明美好境界的难得。
8. 修炼多从苦处来:要获得美好生活的真谛需要经历诸多艰辛困苦的修炼过程。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以其独特的视角,展现了诗人对于创作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首联通过对比“倚马休夸速藻佳”与“相如终竟压邹枚”,表达了诗人认为在文学创作中,快速产生的作品未必是佳作,而需要经过时间的打磨和沉淀的作品往往更具价值。
颔联中的“物须见少方为贵,诗到能迟转是才”进一步强调了这一观点,即物品的价值在于稀少,诗歌的魅力则在于能够在适当的时间展现自己的才华。颈联则以“清角声高非易奏,优昙花好不轻开”为喻,说明了好的作品并非轻易可得,而是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和漫长的等待。
尾联以“须知极乐神仙境,修炼多从苦处来”收尾,强调了我们所向往的美好境界,往往是经历了一番艰难困苦的修炼之后才能达到的。这首诗整体上呈现了一种厚积薄发的创作观,勉励我们在创作过程中要有耐心、有毅力,不断磨砺自己,才能创作出真正优秀的作品。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箴作诗者》是清代著名诗人袁枚在乾隆年间创作的一首诗。在这首诗里,袁枚表达了他对诗歌创作的看法和对当时文人墨客的讽刺。
乾隆年间,正值清朝鼎盛时期,经济繁荣,文化发展迅速。然而,在这个时代,许多文人墨客过于追求名利,丧失了文学创作的真正意义。袁枚作为一名才华横溢的诗人,对这种现象深感痛惜。他认为,真正的诗歌应该是抒发个人情感、反映社会现实的,而不是为了迎合世俗而创作的空洞之作。
袁枚在当时的人生际遇颇为坎坷。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都未能金榜题名。后来,他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一名颇有成就的诗人。然而,他的诗歌并未受到当时主流社会的认可,反而受到了一些人的嘲笑和攻击。这使得他对诗歌创作的看法更加坚定,也更加珍视自己的才华。
在乾隆年间,社会风气相对保守,许多人仍然信奉传统的道德观念。然而,袁枚却大胆地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挑战了当时的社会传统。他认为,人性是复杂的,既有美好的一面,也有阴暗的一面。因此,诗歌应该真实地反映人性的复杂面貌,而不是一味地歌颂美好。这种观点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争议,但也使得袁枚的诗歌具有了独特的魅力。
总之,《箴作诗者》这首诗是在乾隆年间这样一个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创作的。袁枚以自己的人生经历和社会观察为基础,通过对诗歌创作的独到见解,展现了他在文学领域的卓越才华。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