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咏怀古迹五首·其一

标题包含
咏怀古迹五首·其一
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唐朝著名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他的诗歌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誉为“诗史”。 杜甫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祖父和父亲都曾担任过官职。他自幼学习儒家...查看更多
朝柴上海专卖
去完善

译文
在东北的风尘中辗转流离,又在西南的天地间漂泊不定。 在三峡楼台度过了岁月,与五溪百姓共享着山间的云雾。 蛮族胡人终究是无赖之辈,而他们所侍奉的主人却未曾回心转意。词人哀叹时事,但依然未归。 庾信的一生充满了萧瑟之感,直到晚年,他的诗篇才在江边打动人心。
朝柴上海专卖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支离:即流离。形容生活不安定。 2. 东北风尘际:指安史之乱时期,杜甫颠沛流离于东北一带。 3. 三峡:位于长江上游的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在今四川、重庆、湖北境内。 4. 楼台淹日月:指诗人被困在三峡楼台地区的时间长。 5. 五溪:又名武陵五溪,即今湖南、贵州、四川一带的酉水、辰水、巫水、武溪、沅水等五条溪流的合称。 6. 衣服:这里指与西南少数民族交往。 7. 羯胡:指西北的少数民族。 8. 主:指统治者。 9. 终无赖:终究不可靠。 10. 词客:诗人自称。 11. 哀时:为时事而悲伤。 12. 且:暂时。 13. 未还:不能回归故里。 14. 庾信:南北朝时期的著名文人,晚年流落江南,寄寓江陵。 15. 平生:一生。 16. 萧瑟:萧条冷落。 17. 暮年诗赋动江关:暮年作的诗赋感动了长江岸边的百姓。
朝柴上海专卖
去完善
赏析
《咏怀古迹五首·其一》是杜甫借古人之酒杯浇胸中之块垒的名篇,充分展示了他在诗歌创作上深刻的历史意识和强烈的现实感。该诗以庾信生平为引,表现了自己在动荡岁月中的命运遭际和忧国忧民的胸怀。 开头两句“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揭示了诗人流离失所的生活境遇,用“东北”和“西南”两个方向的对立形象地描绘了战乱与流离的生活场景。 接下来的“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进一步描述了诗人所处的环境。其中“三峡楼台”暗示诗人受到的压迫以及难以挣脱的束缚;而“五溪衣服共云山”则展现了少数民族地区的风情,具有边疆色彩。 第五句“羯胡事主终无赖”是对当权者的讽刺,指责他们并无真正的诚信和责任。 第六句“词客哀时且未还”则表达了诗人的悲哀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在此,“词客”指自己,表现了诗人强烈的忧患意识。 最后两句“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通过联想历史人物庾信的一生,展示出自己与他有着相似的命运和遭遇。这里也寓含着对自身未来的一种期待,即像庾信那样在人生的晚年仍能创作出令人感动的作品。 整首诗情感深沉,韵律和谐,使读者深感杜诗的魅力和震撼力。
朝柴上海专卖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咏怀古迹五首·其一》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一首传世之作,创作于安史之乱后的广德二年(764年)。当时,杜甫在四川夔州一带游历,目睹了战乱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巨大苦难,心中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怀。 在这一时期,杜甫本人也经历了诸多人生际遇。他曾一度被任命为检校工部员外郎,但由于种种原因,并未实际任职。此外,他的家庭生活中也遭遇了许多变故,如兄弟离散、家人病重等,这些都给他的心灵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在杜甫所处的时代,唐朝正处于由盛转衰的阶段,安史之乱的爆发使国家陷入了空前的危机。战争不仅导致了大量的人口流失和土地的荒芜,还使得许多名胜古迹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因此,杜甫在诗中表达了对古迹的惋惜之情,同时也寄寓了对国家未来的忧虑。
朝柴上海专卖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