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柳
垂杨垂柳管芳年,飞絮飞花媚远天。
金距斗鸡寒食后,玉蛾翻雪暖风前。
别离江上还河上,抛掷桥边与路边。
游子魂锁青塞月,美人肠断翠楼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垂柳枝条低垂充满生机,春天里它们尽情地展示美丽;柳树絮和花瓣在空中飘荡,给远方的天际增添了几分魅力。寒食节之后,人们用金距打扮起斗鸡,观赏比赛;而在暖风吹拂下,雪花般的玉蛾翩然起舞。离别时我们分别走在河流的两岸,伤心的人儿在桥边或路边黯然泪下。远行者的灵魂牵挂着遥远的边疆月色,而美人的心肠则在青楼烟雨中备受煎熬。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垂杨垂柳:指杨柳树枝下垂。
2. 管:主管。
3. 芳年:美好的年华。
4. 飞絮飞花:形容柳絮飘散和鲜花盛开的美景。
5. 媚:使……喜悦。
6. 远天:远方的天空。
7. 金距斗鸡:古代寒食节时的一项娱乐活动,以金装饰鸡爪的公鸡相斗。
8. 寒食:清明节前一天或两天。
9. 玉蛾翻雪:形容柳絮飞舞的样子。
10. 暖风:春天温暖的微风。
11. 别离江上:在江边告别。
12. 还河上:回到河边的家乡。
13. 抛掷:扔掉。
14. 桥边与路边:指柳树生长的地方。
15. 游子:离家在外的人。
16. 魂锁青塞月:形容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17. 青塞:青色的关隘,这里指代北方边境地区。
18. 美入:美女。
19. 肠断:极度悲伤。
20. 翠楼烟:形容翠楼周围的烟雾缭绕景象。

去完善
赏析
《咏柳》杨慎的这首诗词以柳为主题,生动描绘了柳树的各种形象和场景。诗中既有春天杨柳依依、漫天飞舞的飞絮飞花的美丽景象,又有寒食节期间斗鸡的热闹场面,更有游子离别、佳人伤感的情感抒发。全诗通过柳树的意象,将自然景物、风俗民情以及人生哲理融为一体,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想象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咏柳》是明代著名文人杨慎的一首描绘春天柳树的诗。这首诗作于明朝嘉靖年间(公元1522年至1566年),正值杨慎晚年时期。在这段时间里,杨慎的人生经历颇多波折。他曾是明朝的状元,却因为直言劝谏皇帝而被贬谪到云南永昌卫戍边。尽管身处逆境,杨慎仍然保持对文学和自然的热爱,在云南度过了近四十年的人生岁月。
在这一时期,明嘉靖年间社会矛盾激化,官场腐朽,农民起义不断。然而,云南地区相对远离政治中心,生态环境优美,使杨慎得以从纷扰的世事中暂时脱身,寻找内心的慰藉。因此,在这首《咏柳》诗中,我们可以看到杨慎以柳树的生机盎然为象征,赞美自然之美,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的感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