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馆逢贺秀才
贫病无疏我与君,不知何事久离群。鹿裘共弊同为客,
龙阙将移拟献文。空馆夕阳鸦绕树,荒城寒色雁和云。
不堪吟断边笳晓,叶落东西客又分。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与您同病相怜的我贫困潦倒,不知道为何长久地远离了群体。我们身穿粗劣的衣服在异乡漂泊,渴望着有朝一日能够施展才华,进入朝廷。在这个寂静的傍晚,乌鸦环绕着光秃秃的树木,荒凉的城市中,大雁与云朵共同诉说着寒冷。无法忍受这样的思念之苦,我在此黎明时分吹奏起边陲的胡笳,落叶飘散,你我又将别离。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鹿裘共弊:鹿裘,用鹿皮制作的衣物,这里指简陋的生活条件;共弊,共同忍受困顿的处境。
2. 龙阙:喻指皇帝。
3. 空馆:指的是诗人所在的边远地区的驿站或客馆。
4. 边笳:边境地区用于传递信息的胡笳。

去完善
赏析
本诗通过描绘与友人贺秀才相遇的情景,抒发了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以及身处异乡的孤独之感。首联“贫病无疏我与君,不知何事久离群”,以诗人自身的困境开篇,揭示了贫困多病却仍无法疏远与友人的感情,表达了彼此之间深厚的友谊。紧接着颔联“鹿裘共弊同为客,龙阙将移拟献文”,描述了与友人同病相怜、共谋未来的情景,展现了二人共同奋斗的信念。
颈联“空馆夕阳鸦绕树,荒城寒色雁和云”,借景抒情,描绘了空无一人的驿站、乌鸦环绕的老树以及荒凉的城池等景象,凸显了诗人身处他乡的孤独心境。而尾联“不堪吟断边笳晓,叶落东西客又分”,则通过对边塞之歌的感慨以及对落叶飘零的描写,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心中难以掩饰的惆怅与感伤。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令人叹惋。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边馆逢贺秀才》这首诗创作于唐朝中期,大致在公元840年至859年之间,这个时期正是唐武宗李炎和唐宣宗李忱在位期间。诗人马戴曾任襄阳、太原幕府掌书记,历官行军司马,一生辗转流离。
在这个时期,唐朝国力逐渐衰弱,边疆战乱不断,政治腐败严重。皇帝们虽然力图整顿朝政,但由于宦官专权,贵族势力强大,改革成效有限。在这种情况下,许多文人墨客感叹世道不公,怀才不遇,纷纷远离朝廷,漫游江湖。
马戴在这首诗中,以边馆为题,表达了对朋友贺秀才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他本人身处乱世,仕途坎坷,壮志难酬的心境。通过对边馆环境的描绘,展现了那个时代边关的荒凉景象,以及文人士大夫们报国无门的无奈。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