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度荆门望楚

标题包含
度荆门望楚
遥遥去巫峡,望望下章台。 巴国山川尽,荆门烟雾开。 城分苍野外,树断白云隈。 今日狂歌客,谁知入楚来。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陈子昂(661年-702年),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市)人。唐朝文学家、诗人、政治家。 陈子昂早年家境贫寒,但刻苦学习,博览群书,尤其擅长文学创作。他于唐高宗开耀二年(691年)高中进士,步...查看更多
joydaidai
去完善

译文
向远方去往巫峡,回头看下一章台。巴国的山山水水都已经走过,荆门的烟雾散开。城市与苍茫的野外分隔,树木在白云深处断开。如今我这狂歌之人,谁又知道我已经来到了楚地呢?
joydaidai
去完善
释义
1. 度荆门望楚:指通过荆门远望楚国故地。度,经过。 2. 遥遥:遥远的样子。 3. 巫峡:位于长江三峡之一,是长江上游的重要峡谷。 4. 望望:看向远处的样子。 5. 下章台:从章台下来。章台,古代楚地的一个地方,这里代指楚国故地。 6. 巴国:古代的巴国地区,位于今天的四川东部、重庆西部一带。 7. 荆门:湖北省荆门市,这里是古代楚国与巴国的交界地。 8. 烟雾开:形容视野开阔,远处的景物清晰起来。 9. 苍野:苍茫的原野。 10. 白云隈:白云缭绕的山坳。 11. 今日:诗人自指。 12. 狂歌客:诗人自称,表现出诗人的狂放不羁的个性。 13. 入楚来:来到楚国故地。
joydaidai
去完善
赏析
《度荆门望楚》是唐代诗人陈子昂创作的一首描绘自然风光的诗歌。这首诗以宏大的视野展现了巴国山川与荆门之间的美景,以及诗人在此间的豪放之情。 首联“遥遥去巫峡,望望下章台”,描述了诗人从遥远的地方来到巫峡,又沿着长江而下,来到了章台。这里的“遥”和“望”字体现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和对旅途的期许。 颔联“巴国山川尽,荆门烟雾开”,描绘了巴国的山川风光,以及诗人抵达荆门时看到的云雾缭绕的美景。这里的“尽”和“开”字,形象地表现了巴国山川的壮丽和荆门烟雾的神秘。 颈联“城分苍野外,树断白云隈”,描绘了城郭外的苍茫原野和树木丛生的白云深处。这里的“分”和“断”字,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感慨。 尾联“今日狂歌客,谁知入楚来”,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豪放的个性,以及对世事的无常和人生的无常的思考。这里的“狂歌客”和“入楚来”,体现了诗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总的来说,《度荆门望楚》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相结合的诗歌,展现了诗人豪放的个性和深厚的人文素养。
joydaidai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度荆门望楚》是唐代著名诗人陈子昂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唐高宗永徽年间(公元650年),正值唐王朝国势强盛,疆域空前辽阔的时期。陈子昂出生于四川一个书香世家,少年时便才华横溢,被誉为“蜀中才子”。然而他因性格刚直,不善于逢迎权贵,导致仕途并不顺利。 在创作《度荆门望楚》时,陈子昂正随军出征,担任幕僚一职。在这首诗中,他描绘了远征的艰辛和胜利的喜悦,表达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他也抒发了对国家兴旺、民族和睦的美好愿景。 当时,唐朝正处于对外扩张的过程中,国势蒸蒸日上。这一时期,唐太宗李世民推行了一系列政治、经济改革,使国家逐渐摆脱了长期的战乱,走上了繁荣富强的道路。在这个过程中,陈子昂亲眼目睹了国家的强大和民族的团结,这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joydaidai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