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秦娥(初春)
新春早。春前十日春归了。春归了。落梅如雪,野桃红小。
老夫不管春催老。只图烂醉花前倒。花前倒。儿扶归去,醒来窗晓。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新春佳节来得较早。春天在年前十天就已归来。春天来了,梅花如同白雪般飘落,野桃花则绽放出小小的红色花朵。我这位老人并不关心春天的到来会让岁月催人老。我只希望在花前尽情畅饮,直至烂醉如泥。孩子会在酒醉时扶我回家,待我醒来时已是清晨,窗外阳光正好。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忆秦娥:词牌名。
2. 新春:指农历新年,即春节。
3. 十日前春归了:古人认为立春是春天的开始,而在立春前十天,春天就已经开始了。
4. 落梅如雪:形容梅花凋谢的样子,像雪花一样飘落。
5. 野桃红小:野生的桃花刚刚绽放,花朵还很小。
6. 老夫:诗人自称。
7. 不管春催老:诗人表示不担心春天催人老去。
8. 烂醉:尽情地喝酒。
9. 儿扶归去:儿子搀扶着喝醉的我回家。
10. 醒来窗晓:醒来时已经是窗户透亮的早晨。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名为“忆秦娥(初春)”,作者是南宋著名文人杨万里。整首词以早春时节为主题,抒发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春天的眷恋之情。
词的上阕描绘了春天初到的景象:“新春早。春前十日春归了。春归了。落梅如雪,野桃红小。”这一句告诉我们,春天来得比往年要早一些,甚至有些突然,仿佛在一夜之间,梅花飘零似雪,小小的野桃花已悄然绽放。这种自然界的生命更迭与美好瞬间,为诗人提供了无尽的诗意。
下阕则转述诗人的感慨和心态:“老夫不管春催老。只图烂醉花前倒。花前倒。儿扶归去,醒来窗晓。”诗人似乎在嘲笑岁月的匆匆流逝,他并不在意自己的年龄和衰老,只想趁着春光大好,尽情地沉醉于花海之中,直到儿子们把他扶回家里,醒来时窗外已是黎明破晓。这是一种豪放的、无所畏惧的生活态度,也是杨万里作为一个文人墨客独有的豁达与自信。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忆秦娥·初春》是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创作于宋孝宗淳熙八年(公元1181年)左右,此时杨万里在朝为官,担任秘书少监、礼部侍郎等职位。这一年正值初春时节,万物复苏,生机勃勃,这种自然界的景象激起了诗人的创作灵感。
在宋孝宗时期,南宋朝廷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展迅速。杨万里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深受皇帝的赏识和器重。然而,他并未沉迷于荣华富贵,而是始终保持一颗为民请命的心。这首词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创作的,通过对初春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期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