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记得金銮同唱第
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岐路,空负曲江花。
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孤城寒日等闲斜。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回想在金銮殿上一起唱赞歌的时候,那时的京城充满了繁荣景象。现在却是因为微薄的官职而客居天涯。在坎坷的人生道路上,白白辜负了曲江的鲜花美景。
听闻阆山的风光与仙境相连,可是高楼林立却无法看到你的家。孤单的城池里,寒冷的阳光懒懒地照下。离别的愁绪无法言尽,仿佛那红叶和天边的彩霞交织在一起。

去完善
释义
1. 金銮同唱第:金銮殿是古代皇帝听政的地方,这里借指皇家科举考试场所。唱第是指科举及第的宣布仪式。
2. 春风上国:指京城中的繁华景象。
3. 薄宦:卑微的小官。
4. 老天涯:形容人衰老并且离家乡很远。
5. 十年岐路:形容历经坎坷,各处漂泊的生活。
6. 曲江花:在唐朝时,曲江池是游宴的场所,这里用曲江花比喻自己辜负了曾经的时光。
7. 闻说阆山通阆苑:听说阆中有一座连通仙境的高山。
8. 楼高不见君家:表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9. 孤城寒日等闲斜:描述了寒冷冬日里的孤单城市。
10. 红树远连霞:形容红树林的繁茂之景,仿佛与远方的彩霞相连。

去完善
赏析
这首《临江仙·记得金銮同唱第》描绘了作者在故地重游时,感慨时光流逝、人事已非的情景。开篇以“记得金銮同唱第”唤起读者的回忆,带领我们回到那个繁华盛世。然而,岁月蹉跎,曾经的少年已变得苍老。诗人以“如今薄宦老天涯”道出自己的境况,让人不禁感叹时光的残酷。接下来的“十年岐路,空负曲江花”则揭示了诗人在这十年来历经曲折,却未能实现自己的抱负,辜负了那繁花似锦的青春年华。
下片开始,诗人的视线转向了远方。他听闻阆山与仙境相连,却因楼高而难以看到家乡。这使得诗人更加思念故乡,孤独的心境不言而喻。紧接着的“孤城寒日等闲斜”更是形象地描绘了远离家乡的人在那寒冷的冬日里的无奈与无助。结尾两句“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离别之痛的深刻体会,以及在如此美景中仍无法排遣的离愁。整个画面将诗人的离愁别绪渲染得淋漓尽致,令人为之动容。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临江仙·记得金銮同唱第》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一首词。这首词的创作时间大约是在公元1059年左右,正值北宋仁宗时期。在这期间,欧阳修历任馆阁校勘、史馆检讨等职位,他积极参与政治改革,提倡文治教化,成为北宋文学界的代表人物。
这一时期,北宋的社会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科举制度进一步完善,文人地位得到提升。然而,朝政中也存在诸多问题,如宦官权势日益嚣张,政治斗争激烈,这也给欧阳修的人生际遇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在时代背景下,欧阳修的词作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风格,他以深厚的学识为基础,结合自身的经历和感悟,创作出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这首《临江仙·记得金銮同唱第》便是其中之一,通过回忆昔日金銮殿上的同僚情谊,表达出对故人的怀念和对往昔时光的留恋。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