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标题包含
篱外清阴接药栏,晓风交戛碧琅玕。 子猷没后知音少,粉节霜筠漫岁寒。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贾岛(779年-843年),字阆仙,一作浪仙,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市)人。他是唐代著名的诗人、文学家,与孟郊并称为“郊寒岛瘦”,代表作品有《长江集》等。 贾岛早年家境贫寒,曾出家为僧,法号...查看更多
爱吃的猫爪
去完善

译文
竹篱之外,一片清凉的树荫与药圃相接,清晨的微风在绿色的竹子间穿梭。自从子猷去世之后,欣赏竹子的人就少了很多,但那如霜般的竹子依然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寒冷的冬天。
爱吃的猫爪
去完善
释义
1. 篱外:指竹林之外。 2. 清阴:清凉的树荫,这里指竹子的阴影。 3. 接药栏:与药栏相接。药栏,古代种植花草的地方,也泛指花坛或花圃。 4. 晓风:清晨的风。 5. 交戛:相互交错。 6. 碧琅玕:指竹子。琅玕,一种玉石,这里用来比喻竹子翠绿的颜色。 7. 子猷:指王子猷,名徽之,字子猷,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喜欢竹子,曾为竹而死。这里以子猷代指爱竹之人。 8. 知音:能理解自己的人。这里指懂得欣赏竹子的人。 9. 粉节:指竹子嫩绿的叶子。 10. 霜筠:指经霜后的竹子。 11. 漫岁寒:度过寒冷的冬天。
爱吃的猫爪
去完善
赏析
《竹》的赏析: 这首诗歌以篱外清阴和晓风为背景,描绘了竹林的景象。药栏与竹子相互映衬,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诗人通过“交戛”二字展现了竹子在风中摇曳的姿态,仿佛能听到它们彼此碰撞的声音。此外,诗人还提及了子猷(王徽之)这个古代爱竹之人,表达对知己难求的感慨。最后一句则通过对霜筠的描绘,传达了竹子在严寒中的坚韧与顽强。整首诗层次分明,情感真挚,充满了对竹子的热爱和赞美。
爱吃的猫爪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竹》这首诗创作于唐宪宗元和年间(公元806-820年),其时正值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的末期。在这段时间里,大唐王朝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诗歌创作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而贾岛作为这一时期的著名诗人,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哲理思考而闻名于世。 在诗人的生活际遇方面,他虽然才华横溢,却屡试不第,一度出家为僧。他的生活经历使他深刻体验到了世态炎凉和人生无常,这也成为他诗歌创作的灵感源泉。与此同时,他在诗歌创作中还展现出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 在这一时期的历史背景中,唐代的社会风气崇尚文化修养,尤其是诗词歌赋。文人士大夫们以诗歌唱和为乐事,因此诗人们在当时的地位极高。在这种氛围下,贾岛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才能,创作出许多富有哲理和生活感悟的诗篇。而竹子作为一种清雅脱俗的植物,也成为了文人墨客的象征,代表着坚韧不屈的品质和精神风貌。 综上所述,《竹》这首古诗的创作背景是丰富的,既有时代发展的繁荣景象,又有诗人的生活际遇和哲学思考,这些都为诗人的创作提供了深厚的素材和动力。
爱吃的猫爪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