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
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
长记平山堂上,敧枕江南烟雨,渺渺没孤鸿。
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
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
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只要胸中存有一股浩然正气,就能感受到这千里之外令人畅快无比的清风。

去完善
释义
兰台公子:指宋玉,他曾提出风分雌雄之说;庄生天籁:出自《庄子》,意指自然的声音。

去完善
赏析
全词开篇描绘了一幅壮丽的晚霞图景,通过“落日”“亭下水连空”等意象展现出开阔宏大的视野。接着,作者由眼前的景色联想到平山堂的往事,借助欧阳修的诗句深化主题,传达一种超脱尘世的审美体验。下半部分则从静态转向动态,用“浪起”“掀舞”刻画波澜壮阔的画面,并以“白头翁”的形象象征坚韧不拔的精神。结尾处批评宋玉拘泥于形式化的分类,强调顺应自然的重要性,最后以“浩然气”和“快哉风”收束全文,彰显豁达的人生态度与追求自由的高尚情怀。整首词情景交融,哲理深刻,语言清新隽永,充分体现了苏轼词作的艺术魅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有三年。在这段谪居岁月里,他虽身处逆境,却依然保持着旷达超然的心境。此词是为好友张怀民新筑的快哉亭所作,张怀民字梦得,与苏轼同为天涯沦落人。二人常在亭中饮酒赋诗,畅叙幽情。面对壮阔江景,诗人追忆平山堂旧事,感念人生起伏,借景抒怀,写下这首意境开阔、气象恢宏的名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