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浣溪沙

标题包含
浣溪沙
照日深红暖见鱼。 连溪绿暗晚藏乌。 黄童白叟聚睢盱。 糜鹿逢人虽未惯,猿揉闻鼓不须呼。 归家说与采桑姑。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他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词人,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出生于四川眉州眉山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父亲苏洵是著名的...查看更多
Kris枫
去完善

译文
回家后把这些趣事告诉正在采桑的女子。
Kris枫
去完善
释义
糜鹿:野生的鹿;猿揉:猴子;闻鼓:听到鼓声。
Kris枫
去完善
赏析
整首词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乡村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以及对淳朴民风的向往。上片通过“照日”、“连溪”两句,生动地勾勒出一幅温暖明媚而又生机勃勃的田园画卷。下片则进一步通过“黄童白叟”、“糜鹿猿揉”的描写,表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景象。结尾一句“归家说与采桑姑”,更是将这种宁静祥和的生活氛围推向高潮,使读者仿佛也能感受到那份简单纯粹的快乐。全词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动人,充分体现了苏轼豁达超脱的人生态度。
Kris枫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浣溪沙》是宋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作品。这首词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075年,正值北宋神宗时期。这一时期,王安石变法正在进行,社会政治环境较为复杂。 在这首词的创作阶段,苏轼正担任杭州知州,他在地方治理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深受百姓爱戴。然而,由于他与当时的改革派人士存在分歧,因此在仕途上也遇到了一些挫折。这使得他产生了对人生的深刻反思,也对现实社会有了更多的关注。 在时代背景方面,北宋中叶的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科举制度的完善使得文人阶层逐渐崛起。然而,随着社会阶层的分化,贫富差距加大,民众的生活也面临着诸多困境。在这种情况下,苏轼以他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思考,通过文学创作反映出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和问题,体现了他的人文关怀和现实关怀。 综上所述,《浣溪沙》这首词是在苏轼人生起伏的背景下创作的,它反映了作者在复杂社会环境中的内心感受和对现实的关注。这首词既体现了苏轼的个人经历和人生观,也反映了北宋中叶的社会风貌和历史变迁。
Kris枫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