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新市徐公店二首其一
春光都在柳梢头,拣折长条插酒楼。
便作在家寒食看,村歌社舞更风流。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春天里美丽的风光都映在柳树的嫩芽上,选择一段长长的柳枝插入酒楼的窗前。
仿佛让人置身于家乡的寒食节中,看到乡村的歌舞表演显得那么热闹而有趣。

去完善
释义
柳梢:柳树的枝条。
拣:选择。
长条:指柳树枝。
在家:居家。
寒食:古代传统节日,一般在清明前一两天。
村歌社舞:指乡村里的歌舞活动。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美景和乡村生活的热闹场景。诗人以柳树为切入点,巧妙地展现了春光的明媚。在诗人的眼中,这春日的美好都集中在柳树的嫩芽上,于是他将柳枝摘下,插在酒楼上,以此来表达自己对春天的热爱。而这里的“拣折长条”更是寓意着诗人对生活的热情与热爱。
而后两句则转向了乡村的风俗画卷。虽然诗人身处繁华的酒楼之中,但他却仿佛看到了家乡的寒食景象。在他的想象中,那乡村中的歌声和舞蹈更为风韵独特,展示出乡村生活的自在与快乐。在这里,诗人通过想象中的家乡寒食节,将读者的注意力引向了对乡村风俗的热爱与向往,让人感受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宿新市徐公店二首其一》这首诗是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创作的。据史书记载,此诗作于公元1192年(宋光宗绍熙三年)春天,其时杨万里正在浙江德清县的新市镇做官。在此期间,他的生活相对安定,与当地百姓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了解到了民间的疾苦,这也为他后来成为关心民生、敢于直言的名臣奠定了基础。
在那个时代,正值宋金对峙时期,南宋朝廷偏安一隅,统治者软弱无能,民不聊生。然而,杨万里并未因个人境遇而消极避世,他始终关注国家民族命运,用诗歌表达自己忧国忧民的情感。在诗中,他以清丽的笔触描绘了春天农村的风貌,借景抒情,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社会现实的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