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载
十载江湖稳钓舟,忽参戎幕佐军筹。人疑白首何轻出,我为青山未遍游。野店客魂鸡腷膊,殊方蛮语鸟軥辀。凭添一卷闽南草,翠壁题名处处留。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江河湖海上漂泊了十年,驾着小船稳稳当当。忽然有一天,被任命为军队的军师,开始在战场上发挥作用。人们疑惑不解,为什么白发苍苍的老人会轻易地投身沙场呢?那是因为我对祖国的大河山还没有游览完。夜深了,野外的小店里传来了鸡鸣的声音,这是让人思念故乡的时刻。异乡的风土人情、语言,让我感觉就像是在听鸟儿的鸣叫。我的心中多了一卷关于闽南风土的记录,让那些翠绿的山壁上的题诗更增添了几分色彩。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十载:指代时间,十年。
2. 江湖:泛指水域和水域周围陆地的一种地理概念,也比喻隐士的居所。
3. 稳钓舟:稳定的小船,用来垂钓,比喻宁静的生活。
4. 戎幕:指军事统帅的帐幕或统帅权位,这里指的是参与军队事务。
5. 佐军筹:协助军队筹划。
6. 白首:指年老的头发,常用来象征年老。
7. 轻出:轻易离开。
8. 青山:绿色的丘陵,比喻优美的自然景色。
9. 遍游:游历了所有的地区。
10. 野店:乡村的商店。
11. 客魂:在外的旅人。
12. 鸡腷膊:形容鸡叫的声音。
13. 殊方:异方,不同的地域。
14. 蛮语:南方少数民族的语言。
15. 鸟軥辀:鸟叫声。
16. 闽南草:指南方某地的草木。
17. 翠壁:绿色的山壁。
18. 题名:名字被刻在上面。

去完善
赏析
《十载》这首诗歌描绘了诗人赵翼在江湖漂泊十年后,突然被任命为军事参谋的经历。诗人在第一句中提到了自己在这十年间一直在稳定地钓鱼,形象地描绘了自己在江湖中的生活。然而,这样的平静生活却因为被任命为军事参谋而打破。
第二句提到人们对于诗人白发苍苍还出任军事参谋的质疑,而诗人则认为自己还没有游历完青山绿水,还有更多的抱负和理想需要去实现。
接下来的两句则是描绘了诗人到达新的地方之后所感受到的陌生环境:野店的客人因为听到鸡鸣而感到魂魄不安,而诗人却用奇特的语言描述鸟儿的声音,仿佛这种声音是来自于远方。
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在新地方的期待,希望能够在当地留下自己的足迹,让自己的名字永远留在那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十载》是清代著名诗人赵翼的一首古体诗,创作于乾隆年间。当时正值清朝盛世,科举制度盛行,文人墨客纷纷投身科考,以期通过科举考试实现功名富贵。然而,赵翼却在这首诗歌中表达了他对十年科举生涯的感慨以及对人生际遇的思考。
在赵翼生活的时代,科举制度已经成为社会选拔人才的主要途径,许多读书人都以此为荣,希望能够获得功名,光宗耀祖。然而,赵翼在科举道路上却遭遇了多次失败,这使得他对人生和命运产生了深刻的反思。在《十载》这首诗歌中,他通过对科举制度的批判,表达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
此外,赵翼所处的乾隆时期,虽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但科举制度的弊端也逐渐显现。许多读书人为了追求功名,盲目地模仿古人的诗句,忽视了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这种风气使得当时的文学创作逐渐失去了活力,变得陈腐不堪。赵翼在《十载》中,通过对自我经历的描绘,揭示了这一现象,呼吁人们关注文学创新,保持独立思考的精神。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