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楼月·浮云集
浮云集。轻雷隐隐初惊蛰。初惊蛰。鹁鸠鸣怒,绿杨风急。
玉炉烟重香罗浥。拂墙浓杏燕支湿。燕支湿。花梢缺处,画楼人立。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浮动的云朵聚集在一起。轻微的雷声在初惊蛰时隐隐传来。初惊蛰时分,鹁鸠鸟愤怒地啼叫着,绿色的杨柳在风中摇曳。
香炉里的烟雾缭绕,熏香在绫罗上沾染了湿润。燕子的羽毛被浓郁的杏花打湿,擦过墙壁飞走。湿润的花瓣儿凋落在枝头,那如画一般的楼宇中,人们站立着观赏这一切。

去完善
释义
1. 秦楼月:词牌名。
2. 浮云:天上的云彩。
3. 惊蛰:二十四节气之一,表示春季来临,气温回暖,万物复苏。
4. 鹁鸠:鸟名,也叫鹁鸪,喜欢群居,叫声独特。
5. 绿杨风急:形容春天杨柳随风飘荡的景象。
6. 玉炉烟重:形容炉中香烟袅袅上升的样子。
7. 香罗:一种丝织品,这里指绣花的罗衣。
8. 浥:湿润。
9. 燕支:古代对西北一带的称呼,也指一种红色的颜料。
10. 花梢:花朵的枝头。
11. 画楼:华美的楼阁。

去完善
赏析
《秦楼月·浮云集》是南宋词人范成大的一首描绘春日景象的词作。全词以清新自然的笔触,展现了惊蛰时节的勃勃生机和自然界的美妙变化。
上阙首句“浮云集”,点明时令正值惊蛰前的春雨季节,而“轻雷隐隐初惊蛰”则进一步揭示出,虽然春雷尚未爆发,但已隐约可闻,预示着春天的到来。随后两句“鹁鸠鸣怒,绿杨风急”则以生动的画面描绘出惊蛰时节的景象:鹁鸠鸟在枝头啼叫,似乎在抱怨雷声的惊吓;绿杨在风中摇曳,似乎也在感受着春天的气息。
下阙首句“玉炉烟重香罗浥”描述了室内环境的宁静与优雅。诗人点燃熏香,透过朦胧的香气感受着大自然的变化。接着“拂墙浓杏燕支湿”一句,通过湿润的杏花描绘出窗外春色的浓郁。最后“燕支湿。花梢缺处,画楼人立。”三句,画面定格在花梢深处,一位女子伫立在画楼上,她的身影与盛开的杏花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生动美丽的春日图景。
整首词通过对自然景色、动植物和人物形象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充满生机的春天。同时,也表现出作者对春天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秦楼月·浮云集》是南宋著名诗人范成大的一首词。此词创作于公元1189年,正值南宋时期。
在这一年里,范成大已经52岁,他的人生经历了许多波折。年轻时,他曾担任官职,但后来又因触怒了权贵而被贬谪。尽管人生起起落落,但他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和昂扬的斗志。
这个时期,南宋正处于金朝的压迫之下,政治黑暗,民不聊生。然而,范成大并未被这个时代所压倒,反而以敏锐的目光观察生活,用他的笔记录下人民的疾苦和时代的悲哀。他的词作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国家的忧虑,成为了南宋词坛的一股清流。
这首《秦楼月·浮云集》正是范成大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描绘暮春景色,表达了他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虽然岁月催人老,但他仍然坚信,只要人心向善,国家和民族总有复兴的一天。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