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隐纪咏·俯镜亭
唤作大圆镜,波文从此生。
何妨云影杂,榜样自天成。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称为大镜子,波浪形状由此产生。
不妨云朵影子混杂,模式自然形成。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桂隐纪咏:诗的题目,记录了作者在隐居时的所见所闻,"桂隐"是指桂花树下的幽静之地。
2. 俯镜亭:俯视水面之镜子的亭子。
3. 唤作:称作。
4. 大圆镜:比喻平静的水面。
5. 波文:水面上起伏的波纹。
6. 何妨:表示不介意,无碍。
7. 云影杂:云的影子在水中交织。
8. 榜样:指水面上的波纹可以成为榜样。
9. 天成:自然形成的。

去完善
赏析
《桂隐纪咏·俯镜亭》是一首描绘湖面倒影的诗。首句“唤作大圆镜,波文从此生”将湖面比喻为大圆镜,形象生动地展现了水波纹的动态美。第二句“何妨云影杂,榜样自天成”则表达了即使有云影掺杂其中,水面依然能够映照出自然的模样,这是天然形成的榜样。全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桂隐纪咏·俯镜亭》这首诗是南宋诗人张镃所作。创作于公元1194年,即南宋光宗绍熙年间。
在这个时期,张镃正担任湖州知府一职,因在任上清廉勤政,深受百姓爱戴。他的父亲张浚亦是南宋著名将领,曾主持过军事事务,使国家逐步摆脱金朝的侵略阴影。然而,此时南宋朝廷内部斗争激烈,许多正直官员受到排挤和打压。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张镃诗中的“俯镜亭”寓意着他对朝廷政治的观察与反思。
他借俯镜亭这一景致来隐喻自己的志趣和品格,通过诗歌表达了忠诚事国、为民办实事的抱负,同时也表现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和忧虑。这首诗融合了作者的亲身经历和对时代的深刻洞察,使得诗句富有情感内涵和哲理思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