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四块玉·马嵬坡

标题包含
四块玉·马嵬坡
睡海棠,春将晚。恨不得明皇掌中看。霓裳便是中原乱。不因这玉环,引起那禄山,怎知蜀道难!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马致远(约1250年-1321年至1324年间),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 马致远生活于元世祖至元时期到元仁宗时期,在科举落第后,转而从事杂剧和散曲创作。他是元代前期...查看更多
一起走_5755
去完善

译文
海棠花睡了,春天即将结束。真希望能在唐明皇手中欣赏。霓裳羽衣舞引起了中原大乱。如果不是因为杨玉环,怎能引来安禄山之祸,又怎么知道蜀道的艰难呢!
一起走_5755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睡海棠:喻指杨贵妃如海棠花般美丽。 2. 春将晚:暗示杨贵妃的年华已老。 3. 明皇掌中看:意指唐玄宗宠爱杨贵妃,将她视作掌中宝。 4. 霓裳:指唐代舞曲《霓裳羽衣曲》。 5. 中原乱:暗指安史之乱。 6. 玉环:指杨贵妃,因其曾封为“玉环夫人”。 7. 禄山:指安禄山,发动安史之乱的主要人物。 8. 蜀道难:指代安史之乱导致百姓流离失所,生活困苦。
一起走_5755
去完善
赏析
这首《四块玉·马嵬坡》是元曲作家马致远的作品,通过对杨贵妃这一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艺术表现,揭示了玄宗皇帝迷恋女色、荒淫误国的史实。 首句“睡海棠,春将晚”描绘了海棠花盛开的景象,同时暗示了春天即将结束,象征着大唐盛世的衰落。接下来的一句“恨不得明皇掌中看”则表达了对唐玄宗宠爱杨贵妃的惋惜之情。 紧接着的两句“霓裳便是中原乱。不因这玉环,引起那禄山,怎知蜀道难!”借杨贵妃的霓裳羽衣舞,映射了安禄山的叛乱,使唐朝陷入战乱之中。通过对比,诗人强调了如果没有杨贵妃的存在,或许就不会引发这场战争,也就不会有后来的“蜀道难”。 全曲以马嵬坡为背景,运用象征、借代等手法,巧妙地描绘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反映了作者对历史教训的思考与感慨。
一起走_5755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四块玉·马嵬坡》是元代著名戏曲家马致远的作品。创作于元初,正值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日益尖锐之时。在这时期,蒙古族统治者对汉族人民的压迫和歧视使得人民生活困苦,而封建统治者的奢侈腐化也引发了社会的矛盾与冲突。 马致远的一生历经磨难,曾在科举路上困顿多年。后来他放弃了科举道路,投身戏剧事业,开始编写剧本、曲词。他的戏曲作品中表现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这为他的创作奠定了深厚的现实主义基础。 在马致远的时代,元朝的建立结束了自唐末五代以来的混乱局面,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由于蒙古族统治者对汉族文化的排斥和压迫,使得民间文艺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然而,这也促使了汉族知识分子更加深入地发掘和继承本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从而推动了戏曲艺术的发展。马致远的创作正是这一时期的产物,他的作品中不仅展现了他深厚的汉文化功底,还反映了他在面对社会矛盾时的独到见解和深沉思考。
一起走_5755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