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诗十三首 其十
微微我徒,秩秩大猷。研精典素,思心淹留。乃命仆夫,兴言出游。浩浩洪川,泛泛杨舟。仰瞻景曜,俯视波流。日月东迁,景曜西幽。寒往暑来,四节代周。繁华茂春,密叶殒秋。盛年衰迈,忽焉若浮。逍遥逸豫,与世无尤。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轻轻教导我的学生,通晓博大精深的道。深入研究经典和根本,心灵沉浸其中。于是派遣随从出发,谈论游玩的事宜。滔滔洪流般的大河,漂浮着木船。抬头仰望星空,低头观察水流。太阳和月亮向东移动,星光向西隐没。四季更替,春夏秋冬轮流。繁盛的春天百花盛开,秋天则叶子凋零。壮年转眼间衰老,生命就像飘浮不定的水面。自由自在地生活,不惹世俗的烦恼。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微微我徒:形容德行高洁的人。
2. 秩秩大猷:指治国之道。
3. 研精典素:研究经典的含义。
4. 思心淹留:思考停留于此。
5. 仆夫:驾车之人。
6. 兴言出游:指因谈论出游的事而提起。
7. 浩浩洪川:宽阔的河流。
8. 泛泛杨舟:轻快的小船。
9. 景曜:太阳的光辉。
10. 四节代周:四季交替。
11. 繁华茂春:春天时繁华茂盛的景象。
12. 密叶殒秋:秋天树叶凋落时的景象。
13. 盛年衰迈:指壮年时光流逝。
14. 忽焉若浮:形容时间过得飞快。
15. 逍遥逸豫:指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生活。
16. 与世无尤:与世人没有怨恨。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诗人阮籍的角度出发,描述了他在研究古代经典和思考人生哲理的过程中,决定出游,欣赏自然景色的过程。在旅途中,他看到了宽阔的河流、漂浮的小船,感受到了时光的流转。他认为在这漫长的时光中,人们应该享受自由安逸的生活,不受世事烦扰。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咏怀诗十三首 其十》是魏晋时期著名文人阮籍的代表作品之一。这首诗大约创作于公元260年左右,正值三国鼎立末期,世局动荡不安。在这个时期,阮籍历经了家道中落、朝廷更迭等人生变故,目睹了政治斗争的残酷和社会现实的黑暗。
阮籍是曹魏时期的名士,曾任散骑常侍等职务,但因性格刚烈,不愿趋炎附势,故而在朝政中郁郁不得志。他的诗歌多抒发个人内心的矛盾和无奈,表达了对世俗名利、道德束缚的不满以及对自由、自然的向往。
在魏晋时期,儒家传统观念逐渐被道家思想所取代,人们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发生了很大变化。阮籍受庄子哲学影响颇深,认为个体应该顺应自然,追求心灵的解脱和精神的升华。在他的笔下,宇宙万物皆为道的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