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
忽觉东风景渐迟,野梅山杏暗芳菲。
落星楼上吹残角,偃月营中挂夕晖。
旅梦乱随蝴蝶散,离魂渐逐杜鹃飞。
红尘遮断长安陌,芳草王孙暮不归。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突然觉得东方的风景逐渐消逝,原野上的山梅和杏树在暗中绽放出美丽的花朵。在落星楼上,悠扬的号角声渐渐消散;而在偃月营中,夕阳的余晖仍在悬挂。旅程中的梦想如蝴蝶般飘散,离别时的愁绪伴随着杜鹃鸟的叫声慢慢消退。红尘遮挡了通往长安的道路,而那片绿草茵茵的王孙贵族们迟迟没有归来。

去完善
释义
《春日》是唐代诗人韦庄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以下是注释:
1. 野梅:野生梅树。这里指春天的景色。
2. 芳菲:花朵盛开的样子。这里形容春天的美景。
3. 落星楼:古代建筑物名称,具体地点不详。
4. 偃月营:古代军营的名称,形状如半月,故称。
5. 旅梦:旅途中的梦想。
6. 蝴蝶散:形容梦境的消散。
7. 离魂:离别的情绪。
8. 杜鹃:鸟名,叫声哀婉,古人常用以象征离别之情。
9. 长安陌:古代都城长安的大街,这里代指繁华的都市。
10. 王孙:贵族子弟。

去完善
赏析
韦庄的这首《春日》描绘了春天里的美景与离别之情。首联“忽觉东风景渐迟,野梅山杏暗芳菲”描绘了春天的景色,随着时间的推移,东边的风景逐渐变晚,山野间满溢着梅、杏花的香气。颔联“落星楼上吹残角,偃月营中挂夕晖”则描绘了一幅宁静的景象,落星楼上传来号角声,偃月营中的夕阳缓缓落下。颈联“旅梦乱随蝴蝶散,离魂渐逐杜鹃飞”则表达了对离别的感慨,随着梦境的消散,离别的情绪逐渐高涨。尾联“红尘遮断长安陌,芳草王孙暮不归”则描绘了别离的场景,滚滚红尘阻断了长安的路,而离别的人儿却迟迟未归。整首诗以春天的景色为背景,通过丰富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展现了韦庄在文学上的高超技艺。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春日》是唐代诗人韦庄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唐朝晚期,当时正值黄巢之乱(875年-884年),战乱频发,百姓生活困苦。韦庄作为一介书生,虽胸怀壮志,却难以施展才华,人生际遇颇为坎坷。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韦庄借描绘春天的美景,表达了渴望和平、国泰民安的愿望。他以“春”为主题,通过描述桃花、柳絮、莺歌燕舞等春意盎然的景象,传达了希望战争早日结束,百姓能够过上安宁生活的期许。同时,也反映了诗人乐观向上的精神,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