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归
老病力难任,犹多镜雪侵。鲈鱼消宦况,鸥鸟识归心。
急雨江帆重,残更驿树深。乡关殊可望,渐渐入吴音。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我年老多病,力量难以承受,却仍被风霜侵袭。忆起当年为鱼而辞官的情景,海鸥似乎也懂得我思归的心。突然一场急雨袭来,江边的渔舟格外沉重,破晓时分驿站的树木显得愈发深沉。遥远的故乡就在眼前,渐行渐远的车马声中,我已听出些许吴地的口音。

去完善
释义
《南归》顾况
老病力难任,犹多镜雪侵:老病,年老多病;力难任,难以承受;镜雪,比喻白发。这句意思是,因为年老多病,无法再承担重任,头发已经变得像雪一样白。
鲈鱼消宦况,鸥鸟识归心:鲈鱼,指江南的特产鲈鱼;消,缓解;宦况,做官的情景;鸥鸟,海鸥;归心,思乡之情。这句意思是,看到江南的特产鲈鱼,缓解了做官时的紧张心情,海鸥似乎也能理解我的思乡之情。
急雨江帆重,残更驿树深:急雨,暴雨;江帆,江上的船帆;重,沉重;残更,夜晚将尽的时刻;驿树,驿站旁的树;深,茂密。这句意思是,暴雨使江上的船帆变得沉重,夜晚将尽的时候,驿站旁的树木显得格外茂密。
乡关殊可望,渐渐入吴音:乡关,故乡;殊,特别;可望,可以看见;渐渐,慢慢地;吴音,吴地的口音。这句意思是,离故乡已经很近了,渐渐地可以听到吴地的口音。

去完善
赏析
《南归》是唐代诗人顾况的一首五言律诗,表达了他倦游思归的情怀。全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给人以清新自然的感受。
首联“老病力难任,犹多镜雪侵”,描述了诗人年老体衰、疾病缠身的现状,但仍保持着高洁的品质。颔联“鲈鱼消宦况,鸥鸟识归心”,以鲈鱼和鸥鸟为象征,表达了诗人对宦途的厌倦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颈联“急雨江帆重,残更驿树深”,描绘了一幅雨中行舟、驿站深沉的画面,表现了诗人旅途中的艰辛。尾联“乡关殊可望,渐渐入吴音”,诗人遥望故乡,耳边渐渐传来熟悉的吴地口音,表达了诗人渴望回归家乡的心情。
整首诗情感真挚,韵律和谐,给人以美的享受。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深厚的思乡之情,使读者感受到了诗人对生活的高尚情操和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南归》是唐代诗人顾况创作的一首描绘思乡之情的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公元742年-756年),此时的唐朝国力强盛,但由于皇帝昏庸,宦官专权,政治腐败,导致民生疾苦。在这个时期,顾况因战乱离乱,离家别友,辗转漂泊,使他深感人生无常,世事难料,从而激发了他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情。
顾况出身贫寒,年轻时曾为地方官吏,但因直言敢谏,遭人诽谤,被贬为湘潭司户参军。他在流放期间,生活困苦,但他并未因此而沉沦,反而更加坚定地追求真理,关心国家命运。这段人生经历使他对百姓的痛苦有了深刻的体会,也使他的诗歌具有了深厚的现实主义色彩。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