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松汀驿
山色远含空,苍茫泽国东。
海明先见日,江白迥闻风。
鸟道高原去,人烟小径通。
那知旧遗逸,不在五湖中。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远处山峰的景色融入了天空,一片苍茫之地位于大泽国的东边。
太阳首先出现在明亮的海平线上,而江水却显得格外苍白,仿佛能听到风吹过它的声音。
鸟儿在高高的山脊上飞翔,人们沿着蜿蜒的小径前行。
谁能想到过去的隐士们,他们并不在五湖之中。

去完善
释义
1. 松汀驿:指松汀县的水驿。
2. 苍茫:广阔无边的样子。
3. 泽国:多水的地方。
4. 海明:海上阳光明亮。
5. 江白:江水清澈的样子。
6. 鸟道:只有鸟类才能飞越的险峻山路。
7. 高原:地势高的地方。
8. 人烟:人类居住的地方。
9. 旧遗逸:古代的隐逸者。
10. 五湖:泛指江河湖泊。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诗人孤独心境的诗歌。起句“山色远含空”,通过一个“远”字,表现了山色的空旷与辽远,也为全诗营造出一种浩渺、静谧的氛围。接下来两句“苍茫泽国东”“海明先见日”,通过对海洋、阳光的描绘,展现了日出时分,阳光穿透晨雾的景象,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江白迥闻风”一句,则通过风中传来江水声,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接下来的两句“鸟道高原去,人烟小径通”,描述了高山、平原、小径等地貌,展示出丰富的地理空间。最后两句“那知旧遗逸,不在五湖中”,以疑问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过去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眷恋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松汀驿》是唐朝诗人张祜的一首描绘戍边将士思念家乡的诗。这首诗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公元742年-756年),正值盛世到乱世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国家政治腐败,边疆战事频发,百姓疾苦深重。
诗人张祜生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对于国家的战乱和百姓的苦难有着深刻的体会。他在诗中通过描绘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反映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乱的不满。这首诗以其真挚的情感和深沉的寓意,成为了唐代边塞诗的代表作之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