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翠岩寺
秋风江上驻王师,暂向云山蹑翠微。
忠义必期清耳水,功名直欲镇边圻。
山林啸聚何劳取,沙漠群凶定破机。
行复三关迎二圣,金酋席卷尽擒归。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秋天的江面上,军队的船只停泊,暂时朝著青山绿水之地前行。忠诚与义气的人们期望用清澈的水洗涤耳朵,他们追求的是能够镇守边疆的荣誉。那些在山野间聚集的歹徒不需担心,因为针对沙漠中的众恶之徒已经布下天罗地网。最终,他们必定能收复失地,把侵略者一网打尽,迎接两位皇帝归来。

去完善
释义
1. 秋风江上:指在秋天的江上。
2. 王师:指军队,这里特指岳飞率领的抗金部队。
3. 暂向:暂时向...靠近。
4. 云山:云雾缭绕的山,这里指翠岩寺附近的山。
5. 蹑翠微:踩着翠绿的山色前行。
6. 忠义:忠诚正义。
7. 清耳水:洗净耳朵的水,这里形容河水清澈。
8. 功名:功绩和荣誉。
9. 镇边圻:使边疆安宁。
10. 山林啸聚:在山野中聚众闹事,这里指的是抗金起义。
11. 何劳取:不须劳烦(岳飞)亲自去对付。
12. 沙漠群凶:指沙漠中的敌军。
13. 破机:破坏敌人的计划。
14. 三关:古代的三处重要关卡,此处泛指边防要塞。
15. 二圣:南宋皇帝宋徽宗和宋钦宗被俘,故称“二圣”。
16. 金酋:金国的君主。
17. 席卷:比喻迅速彻底地消灭敌人。
18. 尽擒归:全部捉拿回来。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题翠岩寺”,是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在战斗间隙游览翠岩寺时所写。全诗表达了对国家、民族的忠诚和抗战的决心,同时也流露出作者以功名为志的雄心壮志。
首联“秋风江上驻王师,暂向云山蹑翠微”描绘了秋色之中,军队在江边休整的情景。虽然战事繁忙,但岳飞仍然抽暇登临翠岩寺,欣赏山中的美景。“蹑翠微”表示诗人进入翠绿的山林,与大自然亲密接触。
颔联“忠义必期清耳水,功名直欲镇边圻”充分展现了岳飞的爱国主义情操和高远的人生理想。他坚信只要将士们忠勇,定能扫除奸佞,涤清河水;而他的目标不仅是保住边境,还要立下赫赫战功,名垂青史。
颈联“山林啸聚何劳取,沙漠群凶定破机”表达了对抗敌人、保卫疆土的信心。他认为那些聚集在山野之中的贼寇并不难剿灭,真正需要关注的是那些在荒漠地带集结的凶恶之徒。因此,他决意在战场上挫败敌军,立下千秋伟业。
尾联“行复三关迎二圣,金酋席卷尽擒归”描绘了战胜敌人、迎接君王的美好愿景。通过这一设想,诗人表达了他相信凭借将士们的英勇和智慧,最终能够夺回失地,恢复国家统一,使故君重登宝座,国泰民安。
总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风光的描绘,抒发了岳飞精忠报国、誓死抗战的英雄气概,展现了其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翠岩寺》这首诗是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在淳熙元年(公元1174年)所创作。当时岳飞已经辞去了枢密副使的职务,回到江州翠岩寺养病。在这段时间里,他深感壮志未酬,内心充满感慨。
在这个时期,南宋朝廷偏安一隅,对金朝采取求和政策,使得国土分裂,百姓受苦。岳飞身为一名忠诚勇敢的武将,心中始终牢记着收复失地的重任。然而,由于受到奸臣秦桧等人的陷害,他被剥夺了军权,无法再为国效力。这让他倍感痛苦和无奈。
在翠岩寺修养期间,岳飞通过对寺庙周围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个人遭遇的不平。诗中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两句,形象地描绘了当时南宋朝廷的软弱无能,以及自己孤独无助的心境。
总的来说,《题翠岩寺》这首诗歌展现了岳飞在国家危亡之际,依然坚定信念、矢志不渝的精神风貌,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担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