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不知何时我们才能相依在这轻纱帷幔下,让明月同时照干你我脸上的泪痕。

去完善
释义
虚幌:轻薄透明的帷幔。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独特的视角展开描写,开篇不直接写自己思亲,反而从鄜州的妻子着笔,更显深情。首联点明时间和空间的距离,“独”字道尽孤寂。颔联借儿女不懂思念来反衬自己的愁绪。颈联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将妻子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尾联展望未来团圆时刻,情真意切。整首诗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既展现了战乱中离人的痛苦,又寄托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月夜》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杜甫之手,创作于唐玄宗天宝三年(744年)。这一年对于杜甫来说可谓人生转折点,他之前因为举荐落第,心中郁郁不乐。后来虽然得到了皇帝的召见,但并未得到重用,他的政治抱负依然难以实现。在这种背景下,他创作了一系列抒发自己怀才不遇和忧国忧民情感的诗篇,如《月夜》、《望岳》等。
这一时期的中国正处于安史之乱的前夜,社会动荡不安,民生疾苦。皇帝沉溺于酒色,不理朝政,宦官权力逐渐膨胀,中央政权已经名存实亡。地方藩镇势力强大,严重威胁到国家的统一和稳定。这些时代背景都深深地影响了杜甫的思想和创作,使他写下了许多深刻反映民生疾苦和国家危机的诗篇,成为后世所称颂的“诗圣”。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