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城南
将军出紫塞,冒顿在乌贪。
笳喧雁门北,阵翼龙城南。
雕弓夜宛转,铁骑晓参驔。
应须驻白日,为待战方酣。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将军出征紫塞,与匈奴冒顿对垒于乌贪之地。号角声震动了雁门关以北,大阵如同巨龙守护在龙城南。夜里的雕弓如弯月般美丽,铁骑在晨光中列队整齐。勇士们应该坚守阵地,等待战斗最激烈的时刻。

去完善
释义
《战城南》是唐朝诗人卢照邻的一首边塞诗。下面是词句注释:
1. 将军出紫塞:紫塞,指长城,这里指边塞。
2. 冒顿在乌贪:冒顿,古代匈奴单于名;乌贪,是古地名,位于今天的内蒙古一带。
3. 笳喧雁门北:笳是一种乐器,用于军中;雁门,古代的关隘名,在今天山西省代县北部。
4. 阵翼龙城南:龙城,即龙城,位于今天辽宁省朝阳市附近。
5. 雕弓夜宛转:雕弓,精美的弓箭;宛转,形容射箭的姿势优美。
6. 铁骑晓参驔:铁骑,指精锐骑兵;参驔,形容行军时整齐有序的步伐。
7. 应须驻白日:应须,应当;驻白日,挽留时光。
8. 为待战方酣:等待战斗正激烈的时候。

去完善
赏析
《战城南》这首描绘边塞战争的古诗,生动地展现了战斗的紧张与激烈。卢照邻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听觉震撼为我们呈现出一幅壮丽的画卷:边疆战场上,将军率领大军奔赴沙场,敌军将领冒顿在乌贪,两军对阵。暮色降临,雁门关北传来幽远的胡笳之声,令人感受到战场的肃杀之气。夜色中,雕弓如满月,铁骑奔驰在龙城的原野上。“应须驻白日,为待战方酣”,这最后一句意味着战斗尚未结束,双方将士正在全力以赴地进行最后的激战。整首诗充满了强烈的战斗气氛,体现了卢照邻卓越的边塞诗才能。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战城南》是初唐诗人卢照邻的一首古体诗,这首诗作于公元674年左右。此时唐朝正处于贞观之治后的鼎盛时期,国力强大,四海升平。然而,尽管外部环境安定,但诗人在宫廷生活及仕宦生涯中的经历并不如意。
卢照邻早年曾因文采受到朝廷的赏识,担任过宫廷侍卫。然而,在武则天垂帘听政期间,他因直言进谏触怒了权贵,被贬为益州都督府录事参军。此后,他在蜀中度过了一段相对清闲的时光,逐渐对人生有了更加深刻的领悟。在这样的背景下,卢照邻创作了这首《战城南》,表达了对战争的忧思和对和平的渴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