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从军行七首·其二

标题包含
从军行七首·其二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王昌龄(698年-757年),字少伯,唐朝时期著名边塞诗人。他的诗以描绘边疆风光、表现戍边将士英勇豪放的精神风貌而著称,被誉为“七绝圣手”。 王昌龄出生于京兆(今陕西西安),家境贫寒。他年轻时曾漫游...查看更多
麦兜兜er
去完善

译文
轻抚琵琶,随着舞姿变换新曲调,始终寄托着亲人之间长久的离别之情。纷乱的边疆忧愁,听不完诉不尽,只有高挂在天空的秋月照耀着那长长的城墙。
麦兜兜er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琵琶:古代的弹拨乐器,可用于弹奏曲调。 2. 换新声:更换新的乐曲。 3. 总是:始终都是,一直不变。 4. 关山:这里指边塞的山川要塞。 5. 旧别情:指离别的情绪,特指征战边疆的离别之情。 6. 撩乱:形容心绪纷乱、烦躁不安。 7. 边愁:指边疆戍楼的忧愁。 8. 高高:明亮的,高悬的。 9. 秋月:秋天的月亮。
麦兜兜er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战争中的将士们在新曲声中起舞,但总难掩离别的伤感。听着琵琶的旋律,他们的思绪飘向遥远的家乡和亲人。这种情感在悠扬的音乐中愈发浓烈,宛如一轮明月,照亮了他们的心头。诗人通过这样的画面,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人们对和平的渴望。
麦兜兜er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从军行七首·其二》是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组边塞诗,其中第二首尤为脍炙人口。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747年,正值盛唐时期,国家强盛,边患较少,但在西北部仍存在一些小的战事。此时,王昌龄因才华横溢而受到皇帝赏识,被授予秘书省校书郎一职。 然而,在这一年里,王昌龄的生活并非一帆风顺。他的妻子病逝,令他悲痛欲绝。为了寄托哀思,他将满腔悲愤化为诗篇,通过描绘边疆战争的壮丽景色,来表达自己对国家的忠诚和对妻子的怀念之情。 在时代背景下,当时唐朝的国力达到了鼎盛,开疆拓土成为国家的核心政策。然而,这也使得边疆地区的军事冲突不断。在这种形势下,许多文人墨客纷纷投身军旅,希望建功立业,实现个人价值。王昌龄也不例外,他怀着对国家的热爱和对战争的热衷,写下了这组壮丽的诗篇。
麦兜兜er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