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柳先生传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作者评论道: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因贫贱而忧愁苦恼,不为追求富贵而奔波忙碌。”这句话难道不是在形容像五柳先生这样的人吗?他举杯饮酒,吟诗作赋,以此愉悦自己的心志。他是无怀氏时代的百姓呢?还是葛天氏时代的百姓呢?

去完善
释义
黔娄:春秋时期齐国贤士,以清贫守节闻名;戚戚:忧愁不安;汲汲:急切追求;无怀氏、葛天氏:传说中的上古帝王,象征淳朴无忧的社会。

去完善
赏析
本文通过塑造“五柳先生”这一人物形象,展现了陶渊明对于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生活的向往。文章开篇点明“五柳先生”的身份模糊且低调,仅以其居所特征命名,暗示了他远离尘世喧嚣的隐士气质。随后描写他“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的性格,以及热爱读书、嗜酒成性的习惯,这些细节都体现了他对精神世界的专注和物质需求的漠视。
文中尤其突出的是五柳先生对待贫苦的态度——尽管生活窘迫,却始终保持安然自若的心态。“环堵萧然”、“短褐穿结”等描写,不仅刻画了他的清贫状况,更凸显出他超越物质束缚的精神境界。最后引用黔娄妻子的名言,将五柳先生比作古代圣贤,进一步升华主题,表明他属于那种纯粹、质朴、自由自在的人类典范。
整体来看,这篇文章语言简洁凝练,行文流畅自然,既有叙事的生动,又有议论的深刻。作者通过对五柳先生的描述,寄托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同时也传递了一种返璞归真的哲学思考,让读者感受到一种高洁而宁静的力量。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东晋时期,社会动荡,仕途险恶,陶渊明在历经十三年的官场沉浮后,最终选择归隐田园。此篇创作于他辞官归隐期间,以五柳先生为自喻,展现其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这既是对自身价值观的抒发,也是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与塑造。文中借五柳先生之形象,表达了作者不为世俗羁绊、怡然自得的心境,以及对简朴自然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