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瑶瑟怨

标题包含
瑶瑟怨
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温庭筠(约812年-约866年),原名岐,字飞卿,唐代著名文学家、诗人。他的生平事迹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早年经历:温庭筠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他才华横溢,擅长诗词...查看更多
弦子
去完善

译文
远处传来的雁鸣渐渐消失在潇湘方向,仿佛带着她的思绪远去;高楼之上,唯有那轮明月独自明亮。
弦子
去完善
释义
潇湘:泛指湖南一带,古时常用以象征离别之地;十二楼:传说中的仙人居所,这里借指女子的居所。
弦子
去完善
赏析
全诗四句,每一句都是一幅独立的画面,却彼此呼应,共同营造出一种清冷而静谧的氛围。首句“冰簟银床梦不成”点明了主人公失眠的状态,暗示其内心有无法排遣的愁绪。第二句“碧天如水夜云轻”将视角转向天空,用清新淡雅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宁静的秋夜图景。第三句“雁声远过潇湘去”引入动态元素,大雁南飞不仅增添了季节感,还隐喻着离别的主题。最后一句“十二楼中月自明”则回到静态描写,月亮作为孤独和思念的象征,在高楼上静静照耀,更显出环境的寂静与人的寂寞。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精妙刻画,传达了深邃的情感内涵,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弦子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瑶瑟怨》是晚唐著名诗人温庭筠的作品,创作于唐朝晚期。在创作此诗时,温庭筠已经是一位颇有成就的文人,他的诗歌才华横溢,词藻华丽,被誉为“花间派”的代表人物。然而,他的仕途并不顺利,多次科考不第,使他郁郁不得志。 晚唐时期,社会动荡,政治腐败,宦官专权,朋党之争激烈。在这种背景下,文人士大夫们的命运多舛,往往难以施展抱负。温庭筠作为一位文人,也受到了这种时代氛围的影响。他的诗歌作品多表现孤独、失落、忧郁的情感,以及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瑶瑟怨》是一首描绘女子思念远游丈夫的诗篇。诗中以女子的视角,通过弹奏瑶瑟来表达她内心的幽怨和哀愁。这首诗既展现了温庭筠深厚的诗词功底,又反映了晚唐时期人们普遍的忧国忧民之情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弦子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