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别竹西)
斜日封残雪。记别时、檀槽按舞,霓裳初彻。唱煞阳关留不住,桃花面皮似热。渐点点、珍珠承睫。门外潮平风席正,指佳期、共约花同折。
情未忍,带双结。钗金未断肠先结。下扁舟、更有暮山千叠。别后武陵无好梦,春山子规更切。但孤坐、一帘明月。蚕共茧、花同蒂,甚人生要见,底多离别。谁念我,泪如血。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夕阳洒在即将融化的积雪上。记得当时别离时,伴着琵琶演奏的舞曲,刚巧歌完一曲《霓裳》。歌声凄美无法挽留离去的友人,她粉嫩的脸上带着热情。泪水点点滴滴,如同眼中的珍珠。门外江水平静,微风吹拂着席子。曾约定重逢之时一同赏花的景象已不再。
情意难舍,将她送的信物紧紧系在腰间。金钗虽美却让人断肠愁绪。离别后独乘扁舟,远处青山重重叠叠。与她的梦境已不再美好,春天里的杜鹃啼鸣更加揪心。独自坐在月光下,形单影只。看着蚕共吐丝成茧,花朵同根并蒂生长,为何人生总是充满离别的无奈?谁能理解我的苦痛,泪如血涌。

去完善
释义
1. 竹西:扬州的一处名胜,与蜀冈双峰并称“淮南二胜”。
2. 阳关:古代送别之地,位于今甘肃敦煌西南的古道旁,即著名的“阳关大道”。
3. 武陵:武陵源,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桃花源所在地。
4. 子规:即杜鹃鸟,古代有“望帝春心托杜鹃”的传说,因此杜鹃鸟成为象征离愁的象征。
5. 蚕共茧、花同蒂:比喻生命之中的共同经历和关系。

去完善
赏析
《贺新郎(别竹西)》这首词描绘了临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上阙通过回忆送别时的场景,如“斜日封残雪”、“檀槽按舞”等,展现了深情的送别场面。而“桃花面皮似热”则暗示着离别时的激动与不安。“唱煞阳关留不住”一句以阳关三叠表达离别的愁绪。
下阙中的“情未忍,带双结”表达了作者内心难以割舍的感情。而“更暮山千叠”则寓示着未来的分离与遥远。接下来的“别后武陵无好梦”表明了离别后双方都可能陷入思念的困境。结尾的“但孤坐、一帘明月”传达出孤独、冷清的情绪,使人倍感凄恻。
整体而言,《贺新郎(别竹西)》以真挚的情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离别时的情感波动以及离别后的寂寞与思念。在古诗词中独树一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贺新郎(别竹西)》这首词是吕渭老在南宋时期所创作的。在那时,词人吕渭老生活在战乱频繁的南宋时代,这个时期内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使他感到无所适从,心情抑郁沉重。
吕渭老经历了人生的起起落落,他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他了解民间疾苦,关注百姓生活,他的作品也常常表现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人民的同情。因此,《贺新郎(别竹西)》这一首词,也正是表达了词人在这个时代的感悟和情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