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绿暗汀洲三月暮
绿暗汀洲三月暮,落花风静帆收。垂杨低映木兰舟。半篙春水滑,一段夕阳愁。
灞水桥东回首处,美人新上帘钩。青鸾无计入红楼。行云归楚峡,飞梦到扬州。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三月暮春的傍晚,绿色的树木在沙洲上显得阴暗,落花无声,船帆落下。垂柳轻轻低垂,倒映着木兰小舟。船上的人用竹篙推动春水,溪水光滑如镜,夕阳的一抹余光却带着忧愁。
在灞水桥的东边,回头望去,有一位美丽的人儿刚刚卷起窗帘。她的心上人仿佛一只青色的凤凰,没有按计划来到她的小楼。她的思绪如同流动的云彩,回到楚地的峡谷,她的梦境犹如飞翔的鸟儿,飞到扬州那片遥远的土地。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汀洲:水中小洲。
2. 木蘭舟:指船。
3. 青鸞無計入紅樓:青鸞,神话中的神鸟;红楼,富贵人家的住宅。此句形容女子孤独寂寞的心情。
4. 楚峡:指长江三峡。
5. 飛夢到揚州:表示对远方美好景色的向往。

去完善
赏析
《临江仙·绿暗汀洲三月暮》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充满诗意的江南水乡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眷恋与思念之情。首句“绿暗汀洲三月暮”以绿色和春天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接下来“落花风静帆收”一句,通过描述船帆收起的画面,展现出春天的宁静与平和。紧接着的“垂杨低映木兰舟”则是通过垂柳和木兰舟的对比,突显出画面的层次感。接下来的两句“半篙春水滑,一段夕阳愁”则是对水和阳光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下片开头“灞水桥东回首处,美人新上帘钩”中,诗人以长安为背景,表达了对故土的怀念之情。紧接着的“青鸾无计入红楼”则描绘了红砖绿瓦的美丽景色,象征着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最后两句“行云归楚峡,飞梦到扬州”则是对梦境的描绘,表达出诗人对远方家乡的深切思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临江仙·绿暗汀洲三月暮》是宋代著名词人晁补之在公元1079年左右创作的一首描绘春天景象的词作。
此时正值北宋时期,政局相对稳定,经济文化繁荣发展。然而,晁补之虽身处盛世,却并未享受到安详宁静的生活。他的生活坎坷,曾因与人密谋削弱王安石的势力而遭到排挤,后被贬至地方任职。在抑郁不得志的岁月里,他常常借诗歌抒发内心的忧虑和感慨。
这首词通过对暮春时节景色细腻入微的描绘,传达出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时局的忧虑。绿暗汀洲、花落水畔等生动的景象不仅展示了春天的生机,也寓含着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整体来看,这是一首富有人生哲理及文人墨客才情的作品,体现了晁补之对生活的热爱及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