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州歌头·东风著意
东风著意,先上小桃枝。红粉腻,娇如醉,倚朱扉。记年时,隐映新妆面,临水岸,春将半,云日暖,斜桥转,夹城西。草软莎平,跋马垂杨渡,玉勒争嘶。认娥眉,凝笑脸,薄拂燕脂。绣户曾窥,恨依依。
共携手处,香如雾,红随步,怨春迟。消瘦损,凭谁问?只花知,泪空垂。旧日堂前燕,和烟雨,又双飞。人自老,春长好,梦佳期。前度刘郎,几许风流地,花也应悲。但茫茫暮霭,目断武陵溪,往事难追。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春风多情,最先吹拂小桃树。
桃花红粉诱人,含羞带醉,倚靠在朱红的门扉旁。想起那年春天,隐约看到桃花树下的新娘子,她在水边,春光已过大半,阳光温暖,沿着曲折的小径,来到了长安城外的西郊。
草地上柔软平坦,骑马慢行渡过垂杨岸,马蹄阵阵嘶鸣。仔细端详新娘子那双像娥眉般细长的眼睛,她脸上挂着微笑,略施胭脂。还记得在锦绣闺房之中偷偷看过她的容颜,心中的遗憾如同蚕丝般缠绕。
曾经携手同行的地方,香气如雾,花瓣随着脚步飘落,只怪春光迟迟不来。日渐消瘦,能问问缘由吗?只有花儿知道吧,眼泪无声落下。昔日屋前的燕子,伴随着烟雨又双双飞来。人已经老去,春天却依旧美好,只能期盼佳期如梦。曾经的爱情之地,如今也已不见踪影,只留下深深的惆怅。眼前只剩下朦胧的暮色,无法望见远方的水乡,过去的时光再难追回。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东风:春风。
2. 小桃枝:桃花枝条。
3. 红粉:指花瓣上的红色。
4. 腻:形容鲜艳。
5. 娇如醉:形容花朵娇媚,像喝醉了一样。
6. 倚朱扉:靠在红漆门前。
7. 时年:当年。
8. 隐映:若隐若现。
9. 新妆面:新长出的花朵。
10. 春将半:春天已过去了一半。
11. 云日暖:阳光和煦。
12. 斜桥转:走过曲折的桥。
13. 夹城:两边有城墙的城市。
14. 草软莎平:草地柔软,莎草平坦。
15. 跋马:骑着马疾行。
16. 垂杨:柳枝下垂。
17. 玉勒:马的雕花笼头。
18. 争嘶:争相嘶鸣。
19. 娥眉:美人的眉毛,这里指花朵。
20. 凝笑脸:笑容凝固。
21. 薄拂燕脂:淡淡涂抹胭脂。
22. 绣户:华丽的门。
23. 曾窥:曾经偷偷看过。
24. 怨恨:遗憾。
25. 春迟:春天来得晚。
26. 消瘦损:身体消瘦。
27. 凭谁问:询问谁。
28. 只花知:只有花知道。
29. 泪空垂:眼泪无助地落下。
30. 旧日堂前燕:从前庭院里的燕子。
31. 和烟雨:在烟雨之中。
32. 又双飞:再次双双飞起。
33. 人自老:人们已经老去。
34. 春长好:春天依然美好。
35. 梦佳期:期待美好的时光。
36. 前度刘郎:指刘禹锡《再游玄都观》中的诗人自己。
37. 风流地:风流之地。
38. 但茫茫暮霭:只看见迷茫的暮色。
39. 目断武陵溪:望穿武陵溪。
40. 往事难追:难以追回的往事。

去完善
赏析
《六州歌头·东风著意》是南宋词人韩元吉的一首词。在这首词中,作者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
上片以“东风著意,先上小桃枝”起句,点明春天的到来。接下来通过“红粉腻,娇如醉,倚朱扉”等句子,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美丽的景象。同时,通过“记年时,隐映新妆面”等词句,流露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
下片则以“共携手处,香如雾,红随步,怨春迟”等词句,表达了词人对过去的眷恋和对未来的期待。同时,通过“人自老,春长好,梦佳期”等词句,表达出人生易老、青春不再的感慨。最后以“但茫茫暮霭,目断武陵溪,往事难追”收尾,表现出对未来的迷茫和无奈。
整首词以春天为背景,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达了词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同时也反映出当时南宋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生活状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六州歌头·东风著意》是南宋词人韩元吉的一首词。这首词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64年左右,正值宋金对峙时期。在这个时期,北宋已经灭亡,南宋偏安江南,面临金兵的威胁。
韩元吉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他的家族世代为官,他自己也是一名杰出的文人。他在青年时期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受到了朝廷的重用。然而,在他担任官职期间,他看到了朝廷的腐败和军队的衰弱,这让他深感忧虑。
在那个时候,南宋的社会风气较为颓废,士大夫们沉迷于酒色,不问国事。而韩元吉却是一个有理想、有责任感的文人,他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这个局面。因此,他在词中表达了对于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此外,韩元吉还受到道教思想的影响,他在词中表达了自己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种情感也反映了他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期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