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错刀行
黄金错刀白玉装,夜穿窗扉出光芒。
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
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
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
尔来从军天汉滨,南山晓雪玉嶙峋。
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唉!即使楚国只剩下三户人家,也能颠覆强秦,又怎能容忍堂堂中华大地竟无人挺身而出呢?

去完善
释义
楚虽三户能亡秦:典故出自战国时期楚国虽弱小但最终灭掉强大的秦国;堂堂中国:指伟大的中原王朝。

去完善
赏析
此诗开篇以“黄金错刀”起兴,通过描绘这把精美绝伦的宝刀,暗喻作者内心的雄心壮志。接着转入现实,“丈夫五十功未立”一句直抒胸臆,展现了英雄迟暮的无奈与不甘。随后,诗人回忆在京师结交的众多英才,表明自己并非孤军奋战,而是拥有共同理想的伙伴支持。
下半部分由个人情怀转向家国大义。“千年史册耻无名”彰显了陆游对于青史留名的渴望,同时也体现了他的责任感。“一片丹心报天子”则进一步升华情感,将忠君爱国的主题推向高潮。最后两句运用历史典故,表达对民族复兴的信心,并呼吁更多仁人志士站出来捍卫国家尊严。
全诗语言铿锵有力,意境开阔,情感浓烈,既表现了个体生命的价值追求,也折射出时代背景下知识分子的忧患意识与担当精神。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彼时陆游已年过半百,身处国势衰微、外敌侵扰的动荡年代。他一生以抗金复国为志,却屡遭挫折,壮志未酬。此诗正是写于他从军汉中期间,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内心激荡着报国无门的悲愤与不甘。诗中借“金错刀”这一意象,抒发了自己虽年老而志不衰的豪情,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和对民族复兴的坚定信念。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