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
云卧衣裳冷。
看萧然、风前月下,水边幽影。
罗袜尘生凌波去,汤沐烟江万顷。
爱一点、娇黄成晕。
不记相逢曾解佩,甚多情、为我香成阵。
待和泪,收残粉。
灵均千古怀沙恨。
恨当时、匆匆忘把,此仙题品。
烟雨凄迷僝僽损,翠袂摇摇谁整。
谩写入、瑶琴幽愤。
弦断招魂无人赋,但金杯的皪银台润。
愁殢酒,又独醒。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穿着衣服感觉冷飕飕的。
看着那萧瑟的景象,月光下的风,水边的幽静影子。
穿着罗袜,像凌波仙子一样离去,沐浴在烟江之中。
喜欢那一朵娇黄的鲜花。
忘记了曾经相遇,为我留下香气。
等待泪水擦干,收拾残粉。
屈原千古怀沙的遗憾。
后悔当初,匆匆忘记,这美丽的景色。
烟雨朦胧,憔悴受损,翠袖摇曳,无人整理。
潦倒时,又独自清醒。

去完善
释义
1. 云卧衣裳冷:形容衣衫单薄,如同云彩般轻盈。
2. 萧然:形容寂静、清冷的样子。
3. 风前月下,水边幽影:描绘月光下的水边景色,幽静而神秘。
4. 罗袜尘生凌波去:形容女子脚步轻盈,如同凌波微步。
5. 汤沐烟江万顷:形容江水的广阔无垠。
6. 爱一点、娇黄成晕:形容女子的容颜美丽,如黄晕一般。
7. 不记相逢曾解佩:形容与女子相遇却忘记了相识的过程。
8. 甚多情、为我香成阵:形容女子的香气弥漫,如同香雾一般。
9. 待和泪,收残粉:形容女子哭泣后,脸上还留着泪痕和粉痕。
10. 灵均千古怀沙恨:指屈原的怀沙之恨,指的是楚国被秦国侵占的历史悲剧。
11. 烟雨凄迷僝僽损:形容烟雨蒙蒙,景色凄凉,女子也因此受损。
12. 翠袂摇摇谁整:形容女子的衣袂飘飘,却无法整理。
13. 谩写入、瑶琴幽愤:形容琴弦上弹奏出幽怨的旋律,表达女子的愤懑之情。
14. 弦断招魂无人赋:形容琴弦断掉,却没有人来为女子写招魂之歌。
15. 但金杯的皪银台润:形容金杯和银台都滋润着忧愁,形容忧愁深重。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贺新郎》是辛弃疾的一首咏史抒怀之作,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自己身世的感慨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诗中描绘了英雄人物在水边月下的优雅身影,如同仙子一般,令人向往。而“罗袜尘生凌波去”一句,更是将这位英雄形象描绘得如诗如画,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接下来,诗人通过“爱一点、娇黄成晕”一句,表达了对这位英雄的深深喜爱和敬仰。而“不记相逢曾解佩,甚多情、为我香成阵”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与这位英雄相遇相知的感慨,以及对他所散发出的高尚品质的认可和敬佩。
然而,诗人在“待和泪,收残粉”一句中,又流露出一丝哀伤和无奈,似乎这位英雄已经逝去,只剩下诗人独自流泪,试图挽回他的身影。
在“灵均千古怀沙恨”一句中,诗人将这位英雄与屈原相提并论,表达了对他的敬仰之情,同时也透露出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无奈。
诗人在“烟雨凄迷僝僽损,翠袂摇摇谁整”一句中,描绘了这位英雄在战乱中的悲惨境遇,以及他在这战乱中的无助和哀伤。
最后,在“谩写入、瑶琴幽愤”一句中,诗人表达了对这位英雄的同情和敬意,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无奈。
总的来说,这首《贺新郎》以优美的诗句和深刻的内涵,展现了诗人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敬仰和怀念,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期待。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高超的文学技巧,也体现了他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崇高的精神品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贺新郎》是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词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81年,正值南宋孝宗时期。此时,辛弃疾因主张抗金而被排挤,从前线被调回江西任职。这一人生际遇使他深感壮志难酬,报国无门。
在南宋时期,国家政治腐败,军事软弱,金兵屡次南下侵扰。辛弃疾作为一位具有强烈民族意识的文人,他渴望能够投身战场,抗击金兵,恢复中原故土。然而,他的理想并未得到朝廷的支持,反而受到排挤和打压。这使得辛弃疾在创作《贺新郎》时,充满了悲愤和无奈之情。
在《贺新郎》中,辛弃疾以豪放的笔调描绘了战争的惨烈场面,表达了对英勇抗金的将士们的敬仰之情。同时,他也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的感慨,以及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这首词既展现了辛弃疾的豪情壮志,也反映了他在时代背景下的无奈与悲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