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园居诗
有客忽叩门,来送润笔需。
乞我作墓志,要我工为谀。
言政必龚黄,言学必程朱。
吾聊以为戏,如其意所需。
补缀成一篇,居然君子徒。
核诸其素行,十钧无一铢。
其文倘传后,谁复知贤愚?或且引为据,竟入史册摹。
乃知青史上,大半亦属诬。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有客人突然敲门,是来送给我写作所需的报酬。他请我为他的家人写墓志铭,希望我能巧妙地赞美他们。他要求我在文中称赞他的政治能力如同龚黄一般优秀,学术能力如同程朱一样精湛。为了应付他,我暂时答应了这个请求,草率地写了一篇墓志铭,竟然使他的家族看起来像一群有道德修养的人。实际上经过仔细核对,发现他们平时的行为并没有那么高尚。他们的墓志铭若流传后世,恐怕也没人知道他们的真实品质了。人们可能会把这篇墓志铭作为证据,将他们的事迹载入史册。这才知道历史记载中有很多也是虚假的。

去完善
释义
1. 润笔:指写文章或写字所得的报酬。
2. 乞:求取。
3. 龚黄:东汉时的良吏龚遂与黄霸,后世常以“龚黄”代表优秀的官员。
4. 程朱:宋代理学家程颢、程颐兄弟与朱熹,代表了儒家的正统思想。
5. 补缀:指整理文章,使其连贯。
6. 钧:古代重量单位,三十斤为一钧。
7. 铢:古代重量单位,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
8. 青史:即史册,此处指正史。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以幽默诙谐的口吻描绘了赵翼受到一位客人邀请为其写墓志铭的过程。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诗人作为一位知识分子的良心和道德底线。他不愿因为金钱的诱惑而刻意去赞美一个德行不彰的人,尽管这样的作品在历史上往往会流传下来,并被后人当作真实的史料来看待。因此,他警惕地指出历史上的记载有很大一部分都是错误的或者夸大的。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后园居诗》是清代著名诗人赵翼在晚年创作的一首咏史诗。此诗创作于清朝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5年)。这一时期,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为文人墨客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赵翼生活在这个时代,经历了科举考试、官场沉浮、亲友离别等人生际遇。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终于在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中举人,后又中进士,历任内阁中书、军机章京、御史等职。然而,他在官场上并不得意,曾因为直言进谏而受到排挤。在这种背景下,他选择了辞官回乡,过起了田园生活。
赵翼回到家乡后,过上了闲适的田园生活。他时常在后园散步,欣赏自然风光,感受乡土气息,抒发自己的感慨和抱负。这首诗就是他在这种情境下创作的,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