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胡行·其二
愿登泰华山,神人共远游。
愿登泰华山,神人共远游。
经历昆仑山,到蓬莱,
飘飖八极,与神人俱。
思得神药,万岁为期。
歌以言志。愿登泰华山。
天地何长久,人道居之短。
天地何长久,人道居之短。
世言伯阳,殊不知老。
赤松王乔,亦云得道。
得之未闻,庶以寿考。
歌以言志。天地何长久。
明明日月光,何所不光昭。
明明日月光,何所不光昭。
二仪合圣化,贵者独人不。
万国率土,莫非王臣。
仁义为名,礼乐为荣。
歌以言志。明明日月光。
四时更逝去,昼夜以成岁。
四时更逝去,昼夜以成岁。
大人先天,而天弗违。
不戚年往,忧世不治。
存亡有命,虑之为蚩。
歌以言志。四时更逝去。
戚戚欲何念?欢笑意所之。
戚戚欲何念?欢笑意所之。
壮盛智惠,殊不再来。
爱时进趣,将以惠谁?
泛泛放逸,亦同何为?
歌以言志。戚戚欲何念。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渴望登上泰华山, 追寻神仙悠游天地.
历经曲折的昆仑山, 抵达仙境蓬莱.
漂浮于无尽的八荒之地, 陪伴神仙共度岁月.
盼望获得仙丹灵药, 寿命得以延长.
歌曲用以表达心愿. 渴望登上泰华山.
天地悠久漫长, 而人生时光如此短暂.
世人皆知伯阳是智者, 但少有人了解他的智慧.
赤松子、王乔也被认为已得道的仙人.
虽没有亲眼见到他们, 但祈求寿命能够长久.
歌曲用以表达心愿. 天地多么悠久.
明亮如日月之光, 无处不被照亮.
天地间的神圣之气聚合, 唯独人间享受不到这份美好.
四海之内的国家土地, 皆是君王的臣民.
秉持仁义的名义, 以礼乐为荣誉.
歌曲用以表达心愿. 明亮如日月之光.
四季更迭消逝, 昼夜交替形成一年.
大人物顺其自然, 连老天都不违背他们的意愿.
不因年岁的流逝感到悲伤, 忧虑世界的混乱无章.
生死皆由天命, 过分的担忧显得愚昧无知.
歌曲用以表达心愿. 四季更迭消逝.
忧虑牵挂的是什么呢? 欢笑愉悦才是心中的所向.
忧虑牵挂的是什么呢? 欢笑愉悦才是心中的所向.
年轻壮硕、聪慧非凡的时光不再回来.
喜爱光阴带来的乐趣, 谁又能分享这份喜悦呢?
倘若随波逐流, 又将何去何从?
歌曲用以表达心愿. 忧虑牵挂的是什么呢?

去完善
释义
《秋胡行·其二》是一首曹操的诗歌。以下是部分诗句的注释:
1. 泰华山:位于陕西省中部,是我国五岳中的西岳。
2. 神人:指神仙。
3. 昆仑山:位于中国西部地区,相传为神仙居住的地方。
4. 蓬莱: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仙境。
5. 飘飖八极:形容神仙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
6. 神药:传说中可以使人长生不老的仙药。
7. 伯阳:即老子,名李耳,道家学派的创立者。
8. 赤松子:传说中的一位仙人。
9. 王乔:又称王子乔,传说中的仙人。
10. 二仪:指天地。
11. 圣化:神圣的教化。
12. 贵者独人不:高贵的人始终是一个人。
13. 万国率土:指所有的国家和土地。
14. 仁义为名,礼乐为荣:以仁义作为名称,以礼乐作为荣誉。
15. 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
16. 大人先天,而天弗违:伟大的圣人顺应自然规律。
17. 爱时进趣:珍惜时间,积极进取。
18. 泛泛放逸:无所事事,虚度时光。

去完善
赏析
《秋胡行·其二》是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曹操的一首游仙诗。诗中表达了诗人渴望通过登泰山、神人共游等奇幻之举,寻找长生不老之道,反映了其求仁得仁的豪情壮志和向往长生不老的浪漫情怀。同时,诗中还表达了他对于世道的忧虑,希望用他的智慧和才能造福民众,改变世界。在诗意飞扬的背后,体现出的是一位智者豁达的心境和高尚的人格魅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秋胡行·其二》这首诗是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曹操的作品。此诗创作于公元197年左右,当时正值汉末群雄逐鹿之时,战乱频发,民生疾苦。
曹操在年轻时就展现出卓越的政治和军事才能,因镇压黄巾起义有功,被任命为济南相。然而,随着董卓之乱爆发,曹操因不肯屈从于董卓而逃离京师,开始了他的独立发展之路。在与董卓的斗争中,曹操逐渐崭露头角,成为一方诸侯。
在这个时期,曹操不仅在军事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还在文学上有所建树。他擅长乐府诗,以民歌的形式描绘社会现实,抒发个人情感。《秋胡行·其二》便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之一。诗中以秋胡的妻子为形象,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忠诚和期待,同时也反映了乱世中的家庭分离之苦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总的来说,《秋胡行·其二》这首诗歌创作于汉末群雄逐鹿的时期,展现了曹操作为一个政治家和军事家的远见卓识,以及他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和同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