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意书怀呈知己
直道何由启圣君,非才谁敢议论文。心存黄箓兼丹诀,
家忆青山与白云。麋鹿幽栖闲可近,鸳鸾高举势宜分。
微生不学刘琨辈,剑刃相交拟立勋。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如何使君王踏上正义之道?若无才能谁又胆敢谈论治国之策?
心怀仁爱和道教秘诀,家的记忆永远留在那青山与白云之间。
与世无争、悠闲自得的生活令人向往;而在那高处飞翔的鸾凤们则应各尽其职。
我这卑微之人不会仿效那些空谈理想的人,我愿以刀剑来捍卫我的信仰,立誓建立不朽功勋。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直道:指正直之道,一种正确合理的思想或行为方式。
2. 圣君:品德高尚的君主。
3. 非才:没有才能的人。
4. 议论文:对某一问题进行评论或辩论的文章。
5. 黄箓:道教经籍之一,又称为“黄庭”,讲述道教修炼的方法和理论。
6. 丹诀:道教炼丹的秘诀和方法。
7. 存:心中牢记,时刻谨记。
8. 家忆:回忆家中事物,表达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9. 麋鹿:比喻隐逸生活。
10. 幽栖:深居隐居的生活。
11. 闲可近:悠闲时可以接近。
12. 鸳鸾:比喻贤能之士。
13. 高举:指显贵、地位高贵。
14. 势宜分:形势应该分开来看待。
15. 微生:卑微的生命,这里指的是自己。
16. 刘琨:西晋名将,有勇有谋,擅长用剑。
17. 剑刃相交拟立勋:意为自己渴望像刘琨一样在战场上建立功勋。

去完善
赏析
《失意书怀呈知己》这首诗歌展示了一种孤独而坚定的情怀。诗人马戴在诗中表达了对君主正直行事的渴望,以及自己在文坛上受到议论的压力。他将自己比作心怀道教信仰、热爱自然的隐士,强调了自己与世无争的心态。同时,马戴也在诗中提到自己不愿像刘琨那样用剑去建立功勋,表达了他在政治斗争中保持独立的态度。这首诗通过对内心的剖析和对环境的描绘,展现了诗人高洁的品质和坚定的信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失意书怀呈知己》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马戴之手。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在公元847年,此时正值晚唐时期,政治腐败,社会动荡不安。
在这一时期,马戴的人生经历了一段失意的阶段。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都未能及第。他的才华得到了当权者的赏识,但由于各种原因,他始终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这使得他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无奈和对知己的渴望。
在时代背景方面,晚唐时期的社会矛盾尖锐,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等问题严重。这使得许多文人志士失去了施展才华的机会,只能在诗文中抒发自己的愤懑和无奈。马戴作为这一时期的诗人,他的诗歌作品也深受这个时代背景的影响。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