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怨·咏荷上雨
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急雨打篷声,梦初惊。
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泻清波。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梦里,我仿佛坐在一叶小舟上,航行在繁花盛开的湖泊中,整个西湖都被香气弥漫。突然,一阵疾风暴雨拍打在船篷上,我被惊醒。原来是雨滴敲打着荷叶的声音,就像真的珍珠洒落,然后又汇聚在一起。那些汇集起来的水滴,形成了一个个小水珠,然后泻入清澈的水波里。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昭君怨:词牌名,双调四十字,前后段各四句三仄韵。
2. 杨万里:南宋诗人、官员,与陆游、范成大、尤袤合称“中兴四大诗人”。
3. 扁舟:小船。
4. 花底:花下。
5. 香满西湖烟水:形容荷花盛开,香气四溢。西湖,这里指江南水乡的湖泊。
6. 急雨:暴雨。
7. 篷:船篷,这里是说荷花上的雨滴落在船上。
8. 跳雨:跳跃的雨点,形容雨滴落到水面时激起的水花。
9. 真珠:即珍珠,比喻雨水落到荷叶上形成的晶莹剔透的水珠。
10. 水银窝:形容水面上汇集的水珠如同一颗颗水银珠子。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以“梦”为线索,巧妙地将梦境与现实相结合,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和人生的独特感悟。
首句“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描绘了诗人在梦中畅游西湖的美好情景。这里的“扁舟”意味着诗人追求自由的心境,而“花底”则象征美好、宁静的大自然。这句词展现了诗人对梦境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热爱。
第二句“急雨打篷声,梦初惊”描述了诗人被雨打篷的声音惊醒的情景。这里的“急雨”象征着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而“梦初惊”则表现了诗人面对困难时的心态。这句词暗示了诗人对于人生困境的坦然接受。
第三句“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描绘了雨中荷花的美景。这里的“池荷跳雨”象征着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而“散了真珠还聚”则表现了诗人对生命力的赞美。这句词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尊重。
最后一句“聚作水银窝,泻清波”是对雨中荷花美景的进一步描绘。这里的“水银窝”形象地展现了荷叶上的水滴,而“泻清波”则表现了雨水从荷叶上滑落的美态。这句词展示了诗人对大自然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对美的独特感受。
整首词通过描绘梦境与现实的交融,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和人生的深刻领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昭君怨·咏荷上雨》是南宋诗人杨万里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作于公元1162年左右,正值南宋初期。
在这个时期,由于金人的入侵,南宋朝廷被迫南迁,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杨万里作为一个有识之士,对国家的命运深感忧虑。他曾在《初入淮河四绝句》中写道:“船离洪泽岸头沙,人到淮河意不佳。何必桑乾方是远,中流以北即天涯。”表达了他对国事的关切和对家园的眷恋。
然而,杨万里并未因此而消沉,而是以积极的态度投身于抗金事业。他在诗坛上独树一帜,提倡“诚斋体”,强调诗歌的创新和个性的表达。他的诗歌语言质朴,意象生动,富有生活气息。这首《昭君怨·咏荷上雨》正是他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之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