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春分后一日山堂述事 其三

标题包含
春分后一日山堂述事 其三
老圃工夫愈可嘉,种藤萦树尽开花。人间似我能閒少,石上看云到日斜。樵径有苔休埽叶,茅庵无客亦煎茶。两边最喜添新竹,夕照斜时渐可遮。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张镃(1153年-1221年),字功甫,号约斋,又号竹斋居士,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他出生于一个世代为官的家庭,父亲张濡曾任朝议大夫,母亲是宋高宗赵构的女儿秦鲁国大长公主。 张镃年轻时就才华横溢,受...查看更多
瑞内内
去完善

译文
园丁的技艺令人称赞,种植藤蔓和树木都开花繁茂。世上像我这样闲暇的人不多,可以在石头上看云直至太阳西斜。山路上的青苔不要扫除,茅屋没有客人也要煮一壶茶。最喜欢的是在两旁种上新的竹子,夕阳斜照时竹叶的影子渐渐拉长了。
瑞内内
去完善
释义
1. 老圃:年老种植者,这里指有经验的花匠。 2. 藤:藤蔓植物,如常春藤等。 3. 石上:在石头上。 4. 看云:观赏天上的云朵。 5. 日斜:太阳即将落下的时分。 6. 樵径:砍柴的小路。 7. 有苔:青苔滋生。 8. 埽叶:扫地上的落叶。 9. 茅庵:简陋的住所,多指隐士或僧人的住处。 10. 无客:没有访客。 11. 煎茶:烹煮茶水。 12. 新竹:新生的竹子。 13. 斜时:夕阳西下的时候。 14. 渐可遮:逐渐被遮挡住。
瑞内内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分后的乡村景色,以及诗人在此情境下的闲适心境。首联赞许农家的勤劳,他们精心照顾的藤蔓和树木都开花结果,展现了春天的生机。颔联诗人以自嘲的方式表明,在忙碌的尘世中,像他这样悠闲的人并不多,于是他常常来到山石上欣赏云彩,享受恬静的时光。颈联描述了诗人在山间小径漫步时,看到青苔滋生,便不再去清扫落叶;他在茅屋中没有客人来访时,也独自烹煮茶水,体现了他的超脱和闲适。尾联进一步展示了春天的景象,因为竹子在春天生长最快,它们不断壮大,以至于到了傍晚时分,夕阳的余晖几乎被竹林遮挡,这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整首诗传达了春日的恬淡与宁静,使人心旷神怡。
瑞内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春分后一日山堂述事 其三》是南宋诗人张镃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的南宋时期。在这个时期,张镃作为一位富有的士大夫,过着闲适的生活,他的诗作多描绘田园风光和悠闲生活。 在这段时间里,南宋政权偏安江南一隅,国家局势相对稳定。但由于政治腐败、军事羸弱等原因,社会矛盾仍然十分尖锐。然而,在江南地区,由于地理优势和文化底蕴深厚,经济发展迅速,市民文化逐渐兴起,为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张镃的诗作表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心态,以及对田园生活的热爱。《春分后一日山堂述事 其三》便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瑞内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