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兴八首·其一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晶莹剔透的露水使枫树林显得有些凋零,巫山和巫峡之间气氛萧条。
江水间的波浪滚滚而来,似乎与天际相连;边塞上的风云变幻莫测,仿佛与地面相接。
簇簇菊花争相开放,让人想起往日的泪水;一叶孤舟停泊在此,牵挂着远方的家园。
寒冷的冬天即将来临,人们纷纷赶制棉衣;白帝城的城墙高高耸立,黄昏时分传来急促的捣衣声。

去完善
释义
1. 玉露:秋天的露水,古人认为是祥瑞之物。
2. 凋伤:使草木凋谢、枯萎。
3. 枫树林:指巫山巫峡的枫叶林。
4. 巫山巫峡:长江三峡之一,位于重庆市境内。
5. 萧森:形容气氛肃杀、萧条。
6. 江间:江边,这里指长江。
7. 波浪兼天涌:形容波浪滔天。
8. 塞上:边塞之地。
9. 风云接地阴:形容天空阴暗,风雨欲来。
10. 丛菊:丛生的菊花。
11. 开他日泪:指看到菊花时想到过去的悲伤往事而流泪。
12. 孤舟:孤独的船只。
13. 一系:系住,扣紧。
14. 故园:故乡,指诗人所思念的地方。
15. 寒衣:冬天的衣服。
16. 催刀尺:催促裁剪衣物,准备过冬。
17. 白帝城:位于重庆市奉节县,是古代军事要塞。
18. 高急暮砧:形容傍晚时分,白帝城上的捣衣声急促响亮。

去完善
赏析
《秋兴八首·其一》这首诗描绘了秋天萧瑟的景象,借以表达诗人的忧虑和孤独之情。首联通过“玉露凋伤”和“巫山巫峡”的意象,展现了秋天的凋零之气;颔联“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进一步渲染了秋天的悲凉氛围;颈联则通过“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过去的感慨。尾联“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则暗示了战乱将至的忧虑。整首诗在展现自然景色的同时,也深刻地揭示了诗人复杂的心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秋兴八首·其一》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于唐肃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创作的一组抒怀诗。这组诗为五言律诗,分为八首,每首都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国家的感慨以及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在这个时期,杜甫正流寓夔州,远离京城,身体状况也每况愈下。他曾担任过左拾遗、华州司马等职,但因直言进谏触怒权贵而遭贬谪,此后长期飘泊各地,晚年更生活困苦。尽管他一生仕途坎坷,但他始终关心国家百姓的命运,以诗为剑,笔耕不辍,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在唐肃宗时期,唐朝虽经安史之乱得以恢复,但国内政治腐败、藩镇割据的问题并未得到解决,社会矛盾日益激化。此时,杜甫作为一个有良知的文人,对国家现状深感忧虑,同时也对个人遭遇感到无奈。因此,在这组《秋兴八首》中,他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来抒发内心的感慨,既有对国家时局的忧虑,也有对家乡的思念和对人生际遇的感伤。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