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野叟居
野人闲种树,树老野人前。居止白云内,渔樵沧海边。
呼儿采山药,放犊饮溪泉。自著养生论,无烦忧暮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乡野之人悠闲地植树,岁月流逝,树已苍苍,而人犹在前。
居住在云中的深处,与渔人、樵夫共享沧海之滨。
呼唤着孩子去采摘山药,放养的小牛饮用溪水。
自己撰写了养生之道,无须忧虑晚年的时光。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过:访问
2. 野叟:乡村老人
3. 居:住处
4. 闲种树:指轻松地种植树木
5. 树老:老树,此处用作形容词,表示岁月沧桑
6. 野人:村夫
7. 白云内:指山间或云端的美好景致
8. 渔樵:打鱼砍柴的人,指代生活简单的人
9. 沧海边:指海边的渔船景象
10. 呼儿:呼唤孩子
11. 采山药:采摘山药这种草药
12. 放犊:让牛群去吃草
13. 饮溪泉:在溪流边饮水
14. 著:写
15. 养生论:关于养生和保健的论述或观点

去完善
赏析
《过野叟居》是一首描绘田园隐居生活的诗。诗人以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宁静祥和的画面:野人在田间闲适地种植树木,年老时仍然能享受自己辛勤劳动的成果;居所隐藏在白云深处,靠近大海,环境优美;孩子采集山药,牛犊在溪边饮水,一片和谐的生活景象。通过描述这种简单而充实的生活,诗人表达了对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生活态度的追求,认为这是延年益寿的秘诀。全诗充满了诗意和哲理,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过野叟居》这首诗是晚唐诗人马戴的作品,创作于公元9世纪。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诗人以野叟的乡村生活作为自己心灵的寄托,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太平盛世的期盼。
当时,马戴仕途坎坷,曾两度赴京应试未中。这使得他对现实社会充满了忧虑和无奈。在这种心境下,他创作了这首诗。诗中的“野叟”形象,既是诗人自己的写照,也是对那些安贫乐道的隐逸之士的赞美。通过描绘野叟的悠然自得的生活场景,诗人传达了其对平静安宁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