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
一点无多小似萤,虚堂夜静灭还明。
若教安顿无风处,犹可从容到五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犹如一只微小的萤火虫,在这寂静的夜晚,明亮的闪烁。如果放在没有风的地方,它能持续亮到清晨。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潘牥:南宋末年的文人,字柽(chēng)林,号白云先生。
2. 一点无多:形容灯光微弱。
3. 小似萤:像萤火虫一样微弱的光亮。
4. 虚堂:空旷的厅堂。
5. 灭还明:指灯光时暗时亮。
6. 安顿:安排,安置。
7. 无风处:没有风的平静环境。
8. 犹可:还可以,仍然可以。
9. 从容: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10. 五更:古代将一夜分为五个时间段,五更是天快亮的时候。

去完善
赏析
这首《灯》诗以萤火虫为喻,描绘了灯光在寂静的夜晚中微弱却坚韧的光亮。前两句“一点无多小似萤,虚堂夜静灭还明”描绘了灯光的微弱和环境的安静,使得灯光的存在显得更加珍贵。后两句“若教安顿无风处,犹可从容到五更”则表达了灯光即使在不利的环境中也能坚持到底的精神。整首诗通过灯光的形象,传达了诗人对于生命力的赞美和对坚韧不拔精神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灯》是南宋诗人潘牥的一首咏物诗,创作于公元1249年。这一年正值宋理宗淳祐九年,潘牥时年四十七岁,以布衣终身。虽然身处乱世,但他仍坚持读书写作,并积极参与地方事务,致力于民间教育事业。
在当时的南宋时期,北方领土已经沦陷,南宋朝廷偏安江南一隅,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激化。然而,尽管家国破碎、山河分离,潘牥却仍然保持了一颗顽强而执着的心,他的诗作充满了对光明和希望的渴望。这首《灯》便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创作的。
通过描绘灯火的光辉,潘牥表达了自己对于光明的向往和对黑暗势力的反抗。他以灯比喻人生,强调人生之路应当像灯光一样,照亮前行的道路,驱散周围的黑暗。这首诗不仅反映了潘牥的个人情操,同时也反映了他所处时代的民众精神。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