隽阳道中
客路客路何悠悠,蝉声向背槐花愁。
争知百岁不百岁,未合白头今白头。
四五朵山妆雨色,两三行雁帖云秋。
输他江上垂纶者,只在船中老便休。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旅途漫漫,蝉鸣四起,让人思乡愁绪满怀。谁能料到人生的寿命长或短,竟让我如今就已满头白发。远方的山色如水墨画般美丽,几行大雁南飞,留下一队云彩在身后。那些江边垂钓的人真令人羡慕,只需安享晚年,静静地坐在船上就好。

去完善
释义
《隽阳道中》是一首描绘旅途中所见所感的诗。下面是每句的注释:
1. 客路:指旅途中。悠悠:形容时间长或空间远的样子。
2. 向背:指代“面对”和“背对”,这里可以理解为有声音的方向。
3. 争知:表示疑惑或猜测。百岁:长寿,这里可能指神仙或者隐士的生活。
4. 不百岁:并非真的百岁。合:应该。白头:年老,这里指的是诗人自己。
5. 山妆雨色:指山中雨后的景色。
6. 雁帖云秋:大雁在秋天的云朵中飞翔,排列整齐。
7. 输他:比不上别人。江上:河边。垂纶:钓鱼。
8. 老便休:以年老退休为乐。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思。开篇的“客路客路何悠悠”抒发了诗人离家在外、漂泊不定的心情;而“蝉声向背槐花愁”则借蝉鸣和槐花的意象传达出时间的流逝以及心中的忧虑。接下来的两句“争知百岁不百岁,未合白头今白头”更深入地探讨了人生无常、岁月无情的问题。
接着,诗人描述了沿途的风景:“四五朵山妆雨色,两三行雁帖云秋。”这两句既勾勒出美丽的山水景色,也表达了诗人对季节更替、时光荏苒的感慨。最后两句“输他江上垂纶者,只在船中老便休”则表现了诗人的一种向往——希望自己也能过上那种与世无争、宁静致远的生活。
整首诗在描绘自然风光的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使人们在对美好景色的欣赏中,体会到生命的珍贵与短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隽阳道中》这首诗是晚唐诗人杜荀鹤创作的。创作时间为公元9世纪末至10世纪初,此时正值唐朝末年,社会动荡不安。
在诗人的青年时期,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都未能如愿中举。这一经历使他深刻体会到了民间的疾苦和官场的腐败。后来,他成为了一名流浪诗人,四处游历,亲眼目睹了社会的种种矛盾和问题。
在这个时期,唐朝已经走向衰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战乱频繁等问题层出不穷。这使得诗人对社会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