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待山月

标题包含
待山月
夜夜忆故人,长教山月待。 今宵故人至,山月知何在。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皎然,俗姓谢,字清昼,湖州长城(今浙江长兴)人。他是唐代著名的诗僧、茶僧,与颜真卿、陆羽等名士交游甚密。 皎然出身于书香门第,他的曾祖父是南朝著名文学家谢灵运。他年轻时出家为僧,在佛教经典和文学方面...查看更多
莹宝宝Yvette
去完善

译文
每个夜晚都在怀念远方的故人,希望山月能陪伴我们等待他们的归来。今晚故人终于来到了,可是那个熟悉的山月又在哪里呢?
莹宝宝Yvette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待山月:形容等待的心情如同欣赏山间的月亮一样宁静。 2. 皎然:唐朝诗僧,他的诗作以描绘自然风光和表达个人情感为主。 3. 忆故人:怀念过去的友人。 4. 长教山月待:经常让山间的月亮陪伴自己度过漫长的等待时光。 5. 今宵故人至:今晚老友终于来到了这里。 6. 山月知何在:这里的“知何”表示不知道,所以这句话是说当故人到来时,原先陪伴自己的山月已经不知去了哪里。
莹宝宝Yvette
去完善
赏析
《待山月》皎然这首古诗描绘了诗人在月圆之夜期待故人的到来,而当故人终于出现在眼前时,却发现月色已不复存在。诗人以月亮的变化喻示人生的无常,传达出内心的孤独和对故人的思念之情。在欣赏这首诗时,我们可以从以下角度去感受诗人所传达的情感: 1. 对比手法的运用:首句“夜夜忆故人”与尾句“山月知何在”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诗人期待的故人和现实的山月之间的差异,使诗作富有戏剧性。 2. 以景抒情:诗中的“山月”既是实景,也是诗人寄托情感的载体。通过山月的变化,诗人表现出对故人的深切思念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3. 留白艺术:诗人并未直接表达对故人思念之情的浓烈,而是通过诗句营造出一种氛围,让读者自己去体会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这种留白的方式使得诗作更加耐人寻味。
莹宝宝Yvette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待山月》是一首唐代诗人皎然创作的五言绝句。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745年左右,正值唐朝贞观年间。在这个时期,社会繁荣稳定,文化氛围浓厚,为诗人提供了良好的创作环境。 皎然出生于书香门第,早年丧父,家境贫寒。他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尤以诗赋见长。这一时期,他与当时的一些著名文人如杜甫、李白等交情甚好,共同探讨诗歌创作之道。这些人生经历和交际活动对皎然的诗歌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待山月》一诗中,皎然通过描绘夜晚等待山月升起的场景,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对时间的感慨。这种情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同时也体现了诗人个人的心境和对人生的思考。
莹宝宝Yvette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