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漫郎

标题包含
漫郎
漫郎功业大悠然,拄笏看山了十年。 黑白半头明镜里,丹青千树恶风前。 星霜屡费惊人句,天地元须使鬼钱。 踏破九州无一事,只今分付结跏禅。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陈与义(1090年-1138年),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今陕西西安)。他是北宋末南宋初的一位著名诗人,同时也是官员。 陈与义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好学,擅长诗词歌赋。他于宋徽宗政和三...查看更多
狼颜
去完善

译文
文人墨客的工作看似轻松悠闲,实际内心却执着于自己的事业,一种悠哉的生活态度一直持续了近十年。在人生的舞台上,他们犹如一面明镜,清晰反映出世间百态。他们是现实社会的清醒者,批判各种不良现象如同疾风扫过画布,画风栩栩如生。长期的人生阅历让他们具有深厚的写作功底,可以写出令人惊艳的诗句。尽管岁月漫长,但人生在世总得为了理想与信念付出努力,而这种精神则如同凝结在他们心中的神奇力量。走遍千山万水,他们始终保持着内心的宁静和平衡,此刻他们正思考如何将这些情感融入禅修之中。
狼颜
去完善
释义
【漫郎】陈与义 注释: 1. 漫郎:古代文人雅士的自称,这里指陈与义自己。 2. 功业大悠然:形容陈与义在文学上的成就和声誉。 3. 拄笏看山:手持手杖观看远处的山景,寓意隐逸生活。 4. 了十年:表示度过了十年的时光。 5. 黑白半头明镜里:比喻人生的沧桑变化。 6. 丹青千树恶风前:描绘恶劣环境中的美景。 7. 星霜屡费惊人句:形容陈与义创作了很多令人称奇的诗句。 8. 天地元须使鬼钱:表示世间的一切都是虚幻的,不必过于计较。 9. 踏破九州无一事:走遍九州却无大事可叙,表现陈与义的豁达心态。 10. 分付结跏禅:将身心托付给禅修,追求内心的宁静。
狼颜
去完善
赏析
《漫郎》陈与义赏析: 这首《漫郎》诗描绘了一位悠然自得、看透世事的隐者形象。首联通过“漫郎”的功业之大和悠然的心态,以及他在山中度过十年的时光,展现了他超然物外的境界。颔联通过“黑白半头明镜里,丹青千树恶风前”的对比,表现了世间的善恶美丑,诗人以超脱的眼光看待这一切。颈联则表达出诗人在岁月中不断追求诗句的美好,以及对天地万物的感悟。尾联则以“踏破九州无一事,只今分付结跏禅”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最终的领悟——一切皆是虚无,只有内心的平静才是永恒。整首诗充满了哲理意味,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人生的独特见解。
狼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漫郎》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一首古体诗,创作于宋哲宗元祐年间(1086年-1094年)。此时正是北宋中期的文治时期,政治较为安定,经济和文化发展迅速。然而,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陈与义的人生际遇却颇为坎坷。 陈与义出生于书香门第,年轻时便才华横溢,但因家庭背景并不显赫,仕途上并未取得太大成就。他曾担任官职,但因直言不讳而受到排挤,后来辞官回乡,过上了闲居生活。在这段时期,他游历了祖国的河山,结交了许多文人墨客,丰富了人生阅历。 在创作这首《漫郎》时,陈与义已经步入中年,历经世事沧桑,对人生有了更深的体悟。他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自己人生际遇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世界的无奈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此,这首诗不仅是陈与义个人的心声,也是当时知识分子对时代命运的集体思考。
狼颜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