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
拄杖重来约。
对东风、洞庭张乐,满空箫勺。
巨海拔犀头角出,来向此山高阁。
尚两两、三三前却。
老我伤怀登临际,问何方、可以平哀乐。
唯酒是,万金药。
劝君且作横空鹗。
便休论、人间腥腐,纷纷乌攫。
九万里风斯在下,翻覆云头雨脚。
更直上、昆仑濯发。
好卧长虹陂十里,是谁言、听取双黄鹤。
推翠影,浸云壑。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拄着拐杖再次来到这里,相约一起欣赏东风中的洞庭湖美景,天空中飘荡着悠扬的箫声和笛音。高耸的山峰上,犀牛昂首挺胸,仿佛在向高处挑战。我们两个人或三个人一起前行,相互陪伴。
我心中充满了忧伤和哀愁,想要寻找一个地方来平息这些情感。问身边的人,有什么方法可以消除悲伤和喜悦?只有美酒,才能暂时缓解我的痛苦。
我劝你不要像雄鹰一样展翅高飞,不要再去关注那些肮脏的人世纷争。九万里的高空,云彩在下面漂浮,就像翻云覆雨一般。
我们再继续向上攀登,去清洗我们的灵魂。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一道美丽的彩虹,横跨了十里。是谁说,我们要去聆听那双黄鹤的歌声?它们的身影,倒映在绿色的山水之间,与周围的景色融为一体。

去完善
释义
1. 《贺新郎》:词牌名,又名《金缕曲》等。
2. 拄杖:指手杖,表示年老体弱。
3. 重:再次。
4. 约:约定。
5. 东风:春天的风。
6. 洞庭:指洞庭湖,位于中国湖南省。
7. 张乐:演奏音乐。
8. 箫勺:指乐器箫。
9. 巨山:指高大的山。
10. 拔犀:指犀牛角被拔出。
11. 头角:指年轻人的气概和才能。
12. 高阁:高楼。
13. 两两、三三:形容人数众多。
14. 前却:指前进后退。
15. 老我:指作者自己。
16. 伤怀:伤心。
17. 登临际:登高远望的时候。
18. 平哀乐:平息悲伤和喜悦的情绪。
19. 唯酒是:只有酒是。
20. 万金药:指药物。
21. 横空鹗:指翱翔在天空的雄鹰。
22. 腥腐:指污浊的事物。
23. 乌攫:指乌鸦。
24. 九万里风:指风很大。
25. 斯在下:在这里在下面。
26. 翻覆云头雨脚:指云和雨的交替变化。
27. 昆仑:指昆仑山,位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8. 濯发:洗涤头发。
29. 长虹陂:指长坡。
30. 双黄鹤:指两只黄鹤。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贺新郎》是辛弃疾的一首咏史抒怀之作。诗中通过对历史人物和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百态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许。
首句“拄杖重来约”,诗人以拄杖的形象出现,展现出一种沧桑之感。这里的“重来”既指诗人再次来到这个地方,也暗示了历史的轮回。这种重来的感觉,让诗人对历史产生了深深的思考。
接下来,诗人描绘了“对东风、洞庭张乐,满空箫勺”的壮观景象。这里的“东风”象征着春天的到来,而“洞庭”则代表了广阔的土地。“张乐”和“箫勺”分别代表了欢快的音乐和哀伤的旋律,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在天空中交织,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然后,诗人用“巨海拔犀头角出,来向此山高阁”来形容历史人物的伟大形象。这里的“巨山”象征着高大的形象,而“犀头角”则代表了他们的智慧和勇气。这些伟大的人物,就像山岳一样,屹立在历史的高阁之上。
接下来,诗人写道“尚两两、三三前却”,表达了对过去历史的怀念。这里的“两两”和“三三”分别代表了过去的两个时代和三三个时代,暗示了历史的漫长和复杂。诗人在这里感叹,尽管时光荏苒,但那些伟大的历史人物和事件仍然留在我们的记忆中。
然后,诗人转向了自己的心情,问道“老我伤怀登临际,问何方、可以平哀乐”。这里的“老我”指的是诗人自己,而“登临际”则代表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悟。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对如何平息人生的喜怒哀乐的困惑。
最后,诗人给出了自己的答案,那就是“唯酒是,万金药”。这里的“酒”象征着解脱和放松,而“万金药”则代表了治愈心灵的良药。诗人认为,只有通过饮酒和反思历史,才能找到平息喜怒哀乐的方法。
整首诗以壮丽的景色和历史人物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百态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许。诗人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见解,展现了诗词的魅力,令人叹服。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贺新郎》是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的一首代表作品。这首词创作于公元1181年,正值南宋时期,国家局势动荡不安,金兵屡次南下侵扰。辛弃疾出生于山东历城,少年时曾参加义军抗金,后投奔南宋,希望借助朝廷的力量恢复中原故土。然而,南宋朝廷偏安江南,对北伐之事并不热衷,这使得辛弃疾壮志难酬,心情郁闷。
在这个特殊时期,辛弃疾一方面感叹国家局势的严峻,另一方面也对自己无法实现理想抱负感到无奈。他在这首《贺新郎》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国家的忧虑。同时,也表达了自己虽然身处困境,但仍然坚定信念,矢志不渝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