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绿阴)
清逼池亭,润侵山阁,雪气凝聚。未有蝉前,已无蝶后,花事随逝水。西园支径,今朝重到,半碍醉筇吟袂。除非是、莺身瘦小,暗中引雏穿去。
梅檐溜滴,风来吹断,放得斜阳一缕。玉子敲枰,香绡落翦,声度深几许。层层离恨,凄迷如此,点破谩烦轻絮。应难认、争春旧馆,倚红杏处。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清澈的池塘边的亭子,滋润的山间的楼阁,都弥漫着白雪般的气息。没有蝉鸣的前奏,也没有蝴蝶的追随,花儿们都随着流水消逝了。通往西园的小径,今天再次踏入,一半被醉酒的人儿和吟咏的人们阻挡。恐怕只有那些身形瘦小的黄莺,才能在黑暗中引导着雏鸟穿过吧。
屋檐下的梅花在风中摇曳,雨滴从房檐滑落,使阳光都变得斜斜的。玉子和香绡(古代的棋盘和绣花丝绢)发出的声音深深回响。层叠的离愁,如雾般难以捉摸,似乎要点破这漫天的烦忧与无奈。曾经繁盛的春天里那让人留连忘返的旧居,现在已经很难找到了,只能看到红杏依靠在墙头处。

去完善
释义
1. 清逼池亭:指清凉的环境逼近池塘边的亭子。
2. 润侵山阁:湿润的雾气渐渐侵入山间的楼阁。
3. 雪气凝聚:形容空气中带有凉意和水汽的凝结。
4. 未有蝉前,已无蝶后:意为春天的到来尚早,冬天的离去还远。
5. 花事随逝水:比喻美好的事物随着流逝的时间而消失。
6. 西园支径:泛指园林中的小路。
7. 醉筇吟袂:指诗人醉酒之后,手拄竹杖,诵读诗篇的样子。
8. 莺身瘦小:形容黄莺鸟的瘦小形象。
9. 梅檐溜滴:从屋檐滴下的雨水,与梅花相映成趣。
10. 风来吹断,放得斜阳一缕:指风吹过,将阳光断为一丝,使太阳显得微弱。
11. 玉子敲枰:形容棋子落在棋盘上的声音。
12. 香绡落剪:形容丝绸被撕破的声音。
13. 层层离恨,凄迷如此:表示诗人内心的无尽愁绪。
14. 点破谩烦轻絮:指飘散的柳絮提醒诗人春天的来临。
15. 应难认、争春旧馆,倚红杏处:表示诗人故地重游,已难以辨认昔日争艳的杏花园。

去完善
赏析
蒋捷的这首《永遇乐·绿阴》通过生动形象的场景描绘,抒发了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伤情怀。开篇以“清逼池亭,润侵山阁”写景,引出“雪气凝聚”的形象比喻,暗示时间的凝滞和心境的沉重。接着,通过描述“未有蝉前,已无蝶后”的自然景象,传达出春花已逝、繁华不再的失落之情。随后,诗人重游故地,发现通往西园的支径依旧,但世事已改,只能借助“莺身瘦小,暗中引雏穿去”的画面来表达这一变化。
下半阕中,诗人以“梅檐溜滴,风来吹断,放得斜阳一缕”继续勾勒春日傍晚的景致,营造出一种凄美的氛围。紧接着,“玉子敲枰,香绡落翦,声度深几许”则刻画了令人怀念的昔日场景,与现实形成鲜明对比。在“层层离恨,凄迷如此,点破谩烦轻絮”的诗句中,诗人将内心的离愁别绪具象化,使情感更加真挚动人。最后,以“应难认、争春旧馆,倚红杏处”收尾,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回望和对未来的迷茫。整首词情感深沉,语言优美,展现了诗人卓越的艺术才华。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永遇乐(绿阴)》是元代词人蒋捷的作品。这首词创作于元朝初年,此时正值南宋灭亡、元朝建立的历史转折时期。蒋捷,字胜欲,号竹山,曾任宋末元初官员,因不愿降元而辞官隐居,此间他创作了大量忧国忧民的词篇,以表达对故国的哀思和对现实的无奈。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中原大地正经历着政治变革和民族融合的洗礼。一方面,蒙古铁骑横扫亚欧大陆,建立起一个庞大的帝国;另一方面,汉民族的文化传统受到冲击,儒家思想逐渐式微,取而代之的是新兴的民族文化和宗教信仰。在这种历史背景下,蒋捷的词作往往流露出对传统文化的怀念以及对现实困境的忧虑。
这首《永遇乐(绿阴)》正是反映了这种情感。词中以“绿阴”为意象,象征了繁华落尽的故国景象,同时也暗含着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感慨。通过对绿阴的描绘,蒋捷传达出对故国的眷恋之情,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悲伤。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