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书东流村壁
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刬地东风欺客梦,一枕云屏寒怯。曲岸持觞,垂杨系马,此地曾经别。楼空人去,旧游飞燕能说。
闻道绮陌东头,行人长见,帘底纤纤月。旧恨春江流不断,新恨云山千叠。料得明朝,尊前重见,镜里花难折。也应惊问:近来多少华发?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到那时,对方恐怕也会惊讶地询问:“近来添了多少白发?”

去完善
释义
华发:白发。

去完善
赏析
全词以“野棠花落”开篇,点明时间背景,渲染出一种萧瑟冷清的氛围。上阕通过描写眼前景象,引发作者对往昔离别的追忆,“楼空人去”一句尤为沉痛,凸显物是人非之感。下阕则进一步深化情感,用“旧恨春江流不断,新恨云山千叠”形象地表现出内心积郁的复杂情绪。“料得明朝”几句设想未来可能的重逢场景,却以“镜里花难折”暗示一切皆成泡影,最后以“近来多少华发”收束全篇,既是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也是对生命无常的深刻反思。整首词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融情于景,读来令人动容。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南宋淳熙五年(公元1178年),辛弃疾时年三十九岁。此时他正处于人生的重大转折期,从北方抗金前线南归已有十年之久。这十年间,他虽有报国之志,却被朝廷闲置,仅担任一些无关紧要的文职。此次途经东流村,旧地重游,触景生情。八年前他曾在这里与友人把酒言欢,而今故地重来,物是人非,不禁感慨万千。词中既有对往昔欢聚的追忆,又饱含壮志未酬的惆怅,更添岁月流逝的悲凉。

去完善